什么都是我的

标签:
育儿可可孩子自我意识物品 |
分类: 浅谈我见 |
自从当妈后,我的内心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快长大吧,长大了我就解放了。只有少数的片段,会有感慨会有不舍,生怕孩子长大后就离自己越来越远。记得生女儿的最初,我常常跟时间赛跑,试图能掌握时间,让自己的生活不至于被孩子牵着走,虽然孩子小小的时候,只是吃了睡睡了吃,但却让我觉得疲惫至极,每天几乎一着床就能睡着。
孩子小小的时候,大部分可以说是靠本能生活,而我们也几乎算是保姆式的喂养,单纯的伺候吃喝拉撒就可以,他们渴了、饿了、困了,还是不舒服了,都只会哭。这时的哭声,通常是索要,很少有拒绝。但到了两三岁,孩子开始说话,同时也学会思考,开始越来越多地对大人说不,开始不停的强调”我的“,而作为家长的我们,跟孩子的交流时就需要加入许多斗智斗勇的心理战术,虽然身体不似以前那么劳累,但内心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可可2岁之前,一直是乖巧温顺的小模样,2岁后就突然开始有很大的转变,开始有自己的小心思小主意,而且还特别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节奏,不论对手多么强大,她都毫无畏惧。自我意识不断膨胀,是属于她的“我的”东西谁也别想随意占用。
我们那会是跟小姑子一家人住一起,小哥哥是自小和可可一起长大的,两人的感情非常好。但小哥哥从小就爱抢玩具,为了避免俩孩子闹矛盾,我们以前都是采取转移可可注意力的方式,虽然每次可可玩具被抢之后会伤心难过会哭闹,但用别的东西吸引她一下就雨过天晴了。但2岁后完全不同了,如果小表哥再抢她的玩具,她会声嘶力竭的大叫:我的我的,这是我的。小哥哥毕竟大几个月,力气也大,通常最先都会被抢走,但可可仍会不依不饶的抢回来,不抢回来不罢休的架势,因为这样,两孩子不知道掐了多少次架了。
而且随着可可慢慢成长,她的自我意识不仅限于单纯“我的”,后来还扩展到“我爸爸的”“我妈妈的”“我朋友的”,这些统统都属于她所谓“我的”范畴,不但是“我的”东西不可侵犯,连“我的”爸爸、妈妈以及朋友的东西,都是不可以随便触碰的。
有一次,我的手机放在客厅里,婆婆想借用我的手机打个电话,正好被可可见到了,连忙跑过去抢手机:这是我妈妈的。婆婆不给的时候,可可都要哭出来了,不停的叫着:我的,我妈妈的。
那阶段可可在上早教,班上有两个双胞胎女孩,叫大小妞,是可可的好朋友。几乎没有区别的双胞胎,可可每次总能一下次就认出哪个是大妞哪个是小妞,三孩子经常在一起玩,感情好的不得了。班上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抢玩具的情况,这时候可可不但会努力保护自己的玩具,还会拼尽全力保护双胞胎的玩具,有谁抢了双胞胎其中一个的玩具,可可准会一马当先的冲过去:我的,大小妞的。
以上种种,频频发生,面对可可突如其来的转变,我承认自己有点措手不及,那时候甚至觉得孩子开始变得不可理喻。后来跟身边的许多家长讨论了此类情况,家长也纷纷表示该年龄段的孩子不约而同出现类似的问题,而后我又翻阅了各种育儿书籍,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书中了解到这阶段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虽然什么都是“我的”在孩子的生活中徒生许多矛盾,也给我们家长带来许多烦恼,但我们也知道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成长的开始。
既然知道问题的根源,接下来就是处理问题,那我们在平时生活里,针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大萌发该做怎样的引导呢?我来说说我的做法。
1:接纳孩子对物品的占有行为,并告诉宝宝哪些东西是她的。
在家里,我先是给可可整理了两个空抽屉和一个小床头柜,跟她说这是你的宝贝箱,可以存放你的东西。可可听到“宝贝箱”非常开心,连忙把自己心爱的小玩具和小零食都存放在里面。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了解,我们是接纳她对物品的占有行为,并且给了她支配管理的权利,这些东西是属于她的,该怎么处理都由她自己说了算,从而满足孩子对物品的占有欲望。
2: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当孩子不停的在强调“我的”时候,通常是出现了另一个“威胁”,虽然很多时候在我们成人看来那完全不是威胁,比如上面提到的奶奶借用手机的事情,但对于可可而言,她担心妈妈的手机被奶奶占有。所以说宝宝对物品的强烈占有,很直接的一个原因是担心失去。这时候我们不但要尊重孩子的这个心里,还有让孩子明白分享并不会失去。
在家人的问题上,我会模拟我借用爷爷奶奶的东西,然后归还,以此来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不要试图纯粹用讲道理的方式来说服孩子,因为语言毕竟是苍白的。
在伙伴的问题上,我会先主动让可可在好朋友之间学会分享,因为跟大小妞感情好的关系,可可对她们不会有太多的防备,一般引导几次就能慢慢分享。当然,一开始可以选择交换的方式,慢慢过渡到分享。然后跟其他小朋友之间的相处,先慢慢让孩子认识到,其他小朋友也可以是好朋友,从而做到进一步的分享。
你只需要让宝宝明白,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而且,在分享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快乐。同时,你也要尊重宝宝对物品的支配权和选择权,用商量和友好的口气和宝宝“借玩”物品,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再培养分享意识。
3:自我意识敏感期里,利用孩子对物权的意识,引导孩子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
在我们尊重并接纳孩子拥有了对物品的所有权后,也要让孩子明白,还需要珍惜和爱护自己的所属物品。比如玩具、书籍等等,在使用的过程要懂得爱护,不可以随意破坏,借此培养宝宝珍惜、爱护物品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