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妈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标签:
育儿情绪心里健康学习叛逆 |
分类: 浅谈我见 |
昨晚可可画画回来,因为着急喝酸奶居然抓着酸奶上洗手间,结束后用一只手穿裤子,我让她先放下酸奶,居然还给跟我着急了,结束后又一边喝酸奶一边趴我床上玩拼图,我看到她脚板黑乎乎(上画画课的时候老师要求脱鞋子进教室)的就让她先去洗脚然后再玩,一心想着玩的可可拒绝了我的要求。
拼图的期间一激动脚缩到床上来了,被我训斥,可可愣愣的看我还是坚决不去洗脚,只是很小心的控制自己脚丫别再碰到我床上。拼图结束,酸奶喝完,可可自己收拾衣服去洗手间洗漱洗澡,进去后又出来一脸严肃的站在我身边:妈妈,我觉得你刚才那个样子好像不爱我。我的脾气瞬间收敛许多跟她分析,如果先把酸奶放旁边上完厕所也不用扭着屁股用一只手拼命拉裤子,如果先洗脚玩拼图的时候就可以专心开心的玩。可可听到这些瞬间释怀脸上又爬满笑容,开心的说:那我去洗澡了。我:水温需要妈妈帮你调还是自己调?可可:我自己调就可以了。看着她的背影,我也检讨自己,一开始如果我也这么慢里斯条的跟可可解释,估计她也不会那样的断然拒绝我。不过庆幸的是,我们已经养成事后沟通的习惯,不管谁对谁错,我们都会将心里的感受告诉对方,在沟通中感受到彼此的爱依然没有变。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妈妈始终如一温柔对待孩子真的很难很难,而在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调整自己呢?
这是前两天微博里收到的私信,这位妈妈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且也知道自己的脾气和情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而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的处理孩子的问题呢?
第一:先了解孩子
成长过程的每个阶段,孩子都会有不一样的特性。比如这个宝宝两岁,越来越任性不听话,这是情有可原的,现在很多孩子在两岁的时候迎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这阶段有一些特殊表现:喜欢说不,喜欢自己做选择,喜欢对干父母的权威来证实自己的存在,而且行动力也更强。很多时候,家长会突然觉得对孩子失去了掌控。所以我建议这位家长看“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让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有个了解,能事先做好心里准备。平时也可以多看一些育儿类的书籍,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正面管教……
可可曾经也有这个阶段,所幸她还是个比较好对付的。比如一早给她穿衣服,她坚决不愿意穿你给的衣服,后来我就在前一天晚上先准备好两套衣服,第二天她自己选一套。那会她还只懂得二选一,不知道还有第三个选择。
第二:用深呼吸或者暂离现场来杜绝自己用暴力解决问题。
情绪失控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自己想动手的时候,在心里提醒自己“停,等一会”或者“去,到阳台去一下”等等,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暂时冷静下来,就能理智的解决问题。一开始可能会有点难,这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外力,比如跟老公说如果发现我有这样的行为要爆发时,记得提醒我等等。
我自认自己的脾气比较急,有时候会对孩子大声训斥。可可三岁后我开始借助可可这个外力,我跟她说你觉得妈妈这样不好的时候,你可以跟妈妈说:妈妈请你温柔的跟我说话。
第三:任何时候,孩子的情绪问题都最好从家里解决,别试图逃避。
个人认为,孩子成长过程,让自己头疼的问题会慢慢增多,而且越来越有难度。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的爸爸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参与,当然也不是试图他们来解决问题,只是在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让他们暂且帮忙带一下孩子,很多时候一两个小时,一个晚上都能让自己情绪快速的调整过来。
第四:正视自己的情绪。
作为妈妈,真心辛苦。特别是那些全职妈妈,几乎天天对着孩子,情绪更难发泄。所以有情绪,会生气会抓狂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给自己释放的空间。比如晚上孩子爸回来后,让孩子爸照看孩子,自己跟朋友小聚一下,聊聊天发泄发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想,只有妈妈心里健康了,孩子才能感受到快乐。所以该发泄的发泄,该调整的调整,只要别伤到孩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