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可可宠溺婆孙橡皮泥 |
分类: 零碎心情 |
那年,可可的第一个公历生日,和母亲的农历生日刚好在同一天。于是一起合影留念。
如今,我的女儿慢慢长大,而我的母亲在慢慢变老!
上周五,母亲来我们这了。可可出生以来,因为一直都是我们自己在带,所以可可并没有得到太多来自长辈的爱。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长辈的爱成了她的一种负担,因为每次回老家的时候,可可的奶奶喜欢问可可:你爱奶奶吗?虽然是奶奶,但可可对奶奶并没有太多的印象,这样的问题让她很是犹豫,常常沉默不语。而每当可可沉默的时候,奶奶就会说:原来可可一点都不爱奶奶。或者说爱是负担有点夸大,但至少这样的问题让她不愿意面对。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挺奇怪的,为什么自己还没对孩子付出什么爱的时候就想从孩子那里索求爱呢?
可可刚见到母亲的时候,很生分。虽然我之前有跟她提过外婆要来,她在家也一直念叨外婆,可见了面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主动叫外婆,也不太愿意回答外婆的问题。我想她需要这样的一小段过渡时间,也就没有用礼数的教条来教育她。只是希望母亲不会介怀,我是希望每个人,没有直面给予孩子爱的每个人,都不要一下子要求孩子要像对待带养人的态度那样来对待你。
接母亲回家时,刚好下大雨。母亲给带了好多家里种的东西,有绿豆,黄豆,胡瓜,丝瓜,南瓜,花生。满满的两大行李袋,因为下着大雨,从车库回家的时候我们只好分两趟走,第二次我折回去帮可爸一起抬东西时,可可陪着母亲在家里。主动领母亲观看她的物品,也主动叫外婆,母亲很开心。
夜里我工作的时候,母亲陪着可可一起看“猫和老鼠”,可可捧着母亲专门给她煮好带上来的花生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母亲只是安静的在一旁剥好花生然后塞到可可的手里,可可吃了两纸盒盖后还要求吃,但被我拒绝了,母亲在一旁说没关系,就给孩子吃吧,一副只要孩子想吃怎样都行的样子;晚上睡觉时候可可听到我说要跟母亲一起睡,她连忙请求:妈妈,那妈妈,外婆,还有吴可凡我们都一起睡好吗?我笑着答应她,然后早早的先让母亲和可可休息,坐在一旁的我不时听到婆孙二人的聊天,母亲问可可爱吃什么,说明天要给她买,一副什么都愿意满足的样子;母亲用已经开始退化的视力为女儿梳精致的辫子,如当年对待我那般,看着婆孙二人和谐的坐在沙发垫上,我总禁不住微笑;在母亲催促下我去看医生(咳嗽好些日子不见得好),将可可留在家里跟母亲一起,我也放心的接受医生的建议,第一次挂上吊瓶,很安心的在诊所里呆两个多小时,吊瓶回来后,发现婆孙俩一起坐在电视前吃桃子,但因为不懂得开数字电视,什么都看不成,呵呵呵,我可爱的不识字的母亲;在回到可可的游戏区,看到很多橡皮泥手工,原来什么都不懂的母亲,居然能陪女儿做一下午的橡皮泥:)
隔代亲,许多有老人一起带养孩子的家庭,都能体会到隔代那种完全满足的宠溺,甚至很多人都说隔代亲有诸多的坏处,比如对孩子没有讲究原则性,比如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我也能感同身受。特别是现在许多有婆婆带孩子的家庭,总是盯着隔代亲的缺点不放,甚至轻易的放大那些不好的一面。但是,即使我们这样的全职妈妈带孩子,也不是没有坏处的,比如太讲究原则让爱过于生硬,比如太讲究孩子的劳动性让孩子的得到没有更多的惊喜,比如太讲究公平让孩子不能以孩子的身份得到更多的宠溺等等,这些应该也算坏处吧,即使妈妈们的爱更具科学性,但也同样缺少了那份纯粹,或者每个孩子都渴望那份纯粹的爱吧,那份简单的以她的快乐为主的纯粹的爱。
我常常想念我的外公,一个极度慈祥的老人,在他离去的许多年里,我时常都能梦见他。其实我和外公接触的不是特别多,就在他病重的那段日子,他几乎足不出户,而我时常跑去他那,因为外公时常会给我一些他舍不得吃的糕点(当时我刚上初一,父母都不在家,经常过着饭不果腹的日子,饥一顿饱一顿的),还会给我塞几块零花钱,几乎每次去都会给,没有任何条件,也没有给我任何约束,只是尽他最大的能力宠溺我。
而我对这样的宠溺格外怀念,其实我也希望女儿能拥有这样的一份爱,纯粹没有约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