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重就轻》
(2024-08-19 10:29:37)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一零二回 总论:避重就轻
【原文】
略。
【端木持易见解】
世界上除了生死,其实没什么大事儿。
但生和死之间,却又可以分为很多可能:好生、中生、差生、好死、中死、坏死……。
大家要有一个分析的思维,不能只有二元对立思维。分析的思维,就是有个量的概念,量的差异概念。这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避免忽视过程,忽视发展变化。你定性的去看,那就只有结果,自见结果。
谈到“量”,就不得不说轻重。轻重学,在古代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军事上,有轻重;政治经济学上,有轻重;货币学上,有轻重;医学上,也有轻重……。可以说,轻重之说,无处不在。
有了轻重学,就有了“避重就轻”之说。与之类似还有避难就易、避实就虚、避苦趋乐、避凶取吉。你看,这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呢?
表达了一种方向和趋势。这个方向是什么?是力量与重量的平衡问题。轻和重,是一个比较概念,是一个动态变化概念,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利人人都想重,取祸人人都想取轻。结果怎么样呢?轻重失衡、权责失衡、人心失衡。
失衡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调平即可。但如果长期不能调平呢?这就会带来巨大的动乱。调平之术,也叫度量之术,也叫权衡之术。都是对轻重问题的调整。为政以中正平和,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不要失衡。
可关键是,为什么会失衡呢?
失衡不就是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跑吗?都想要钱,而不想从事生产。都想要享受,而不要付出。都想要轻松,不要忍受煎熬。这能怪大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是谁,把生产搞得那么苦逼、难过、煎熬?如果大家都能得到轻松、愉快、享受性的劳动,谁又会厌倦劳动呢?这就是异化劳动、被迫劳动、剥夺剩余价值的分工劳动,带来的巨大社会失衡。
劳动是社会的根基,如果根基持续恶化,就会不断扩大到社会建筑的上面各个层级。社会劳动者以上的各个层级如果不能够解决劳动这个最终的,也是最重的问题,那么,就必将加速社会大厦的恶化。
解决的办法究竟是什么呢?是生产资料让劳动者占有。在封建社会是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让农民掌握;在资本社会是工厂为主的生产资料让工人掌握。可是,很显然,他们不愿意丢掉手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他们宁愿通过对外战争来消灭工人和农民。然而,这不是终极。终极是长期的战争,内部工人和农民再也不愿意无偿牺牲,于是,他们就必然的要发动内部战争。
这个时候,长期的“避重就轻”,坚决不放弃“生产资料私有权”的那群人,将被彻底抹灭。
在长期的广泛的“避重就轻”,既建筑的上层不愿意进行“生产关系根本性的变更”的历史时间里,怎么办?
我们广大的劳动者能否提出并持续推动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构成中的比重吗?
如果我们不能,那么,社会必然陷入装神弄鬼的“避重就轻”的世界里,一如大观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