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绝代双杀》

(2023-11-02 09:39:12)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下卷 第九十三回 第九节:绝代双杀

【原文】

且说水月庵中小女尼女道士等初到庵中,沙弥与道士原系老尼收管,日间教他些经忏.以后元妃不用,也便习学得懒怠了.那些女孩子们年纪渐渐的大了,都也有个知觉了.

 

【端木持易见解】

小女尼,就是尼姑,是佛教的出家的女子;女道士,是道家里出家的女子。

沙弥,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道士,是道家出家的男子。

这些人为什么要出家?

因为他们的家庭瓦解了。

家庭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家庭破产了,子女就不得不出家,找个地方谋口饭吃,寺庙、道观就是这样的地方。

企业是资本社会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企业破产了,员工就不得不失业。找个地方谋口饭吃,福利院、民政局、收容站、救济所等救济机构,是当代的寺庙道观。

所以,大家要把出家当做失业,很多问题就好理解了。

现在很多人离家求学、打工,其实也是变相的“出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出来打工,就是因为农村无需那么多劳动力,他们是“过剩”的,不得不出来打工谋生活。现代企业,也如同古代寺庙、道观。大家拿工资,就像他们拿例钱。这些比喻,我讲出来,是希望大家不要受原有“出家”概念的迷惑,认识其本质内涵,更有利于我们理解社会构筑的本质。在家和出家,就业和失业,企业和寺庙道观,这些都是社会的组成单位,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和存在目的。

寺庙道观,除了对社会存在一定的慈善救济功能,达到安抚失业流民的目的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功能,是把这些劳动力用来免费为地主干活。寺庙道观自古以来,大都是免征税收的,所以,很多地主就把自己的大量地产挂到寺庙道观下面,寺庙道观里的主持和长老,都是地主聘请的职业经理人,由他们打理这些土地和财产。农民化身教徒,包吃住就行。你看,是不是最低成本了?所以,寺庙道观是伪装后的经济生产组织。寺庙道观还搞香火钱、经忏活动、旅游、酒店、房屋出租等业务,这不过是他们副业。最后,这些寺庙道观还搞思想统治,大兴封建迷信,麻痹群众思想,这是他们替地主老财们必须做的课外作业。

就拿经忏来说,文本是:道教、佛教经文和忏悔文;活动是:请道士或僧人念经拜忏、祈福超生的仪式。那么,造这些经文和搞活动相结合的目的是什么呢?教化群众。叫他们干什么呢?叫他们 “止”“戒”“定”,断舍离。

也就是停止追求进步、变化、发展;戒除生活一切欢乐、梦想、自由;定在方丈之内、坐在蒲团上敲木鱼,每日活动干农活、撞钟、念经。那为什么要忏悔呢?忏悔就是自我否定。否定自己“动心”,以“动心”为耻辱,让他们自我否定,以完全断舍离,达到巩固“戒定止”的终极目的。

念经、干农活是身体束缚,经忏是思想束缚。为什么要把这些人从思想和身体上都禁锢起来呢?

因为地主做主的社会不能给他们更多东西,除了生存之外,其他的东西,都给不了他们。只好让他们不要“多想”“多动”“多要”了。

假如寺庙里、道观里,果然能一直这样维系,即便不能自由,也不能结婚、生子,但总归还可以活着。直到有一天,寺庙、道观,混口饭吃都不行了,寺庙道观都开始赶人了。那可就全部玩完了。朱元璋,就是这样,不得不离开寺庙的。

按道理寺庙道观免费用劳动力干活,不至于经营不下去啊,如何至于经营不下去呢?

问题就在于啊,他背后的地主,总是越来越奢侈,剥夺越来越重,这是其一;其二,到寺庙里的人越来越多,就意味着外面生殖繁育的人越来越少,到了一定时期,外面就没有什么劳动力到寺庙来了,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基本上很难正常劳作了。整个社会,寺庙道观内外,全部都是一片萧条景象,寺庙道观的破产,也就无可避免了。就像企业破产,也是一个道理,他到后面招不到什么年轻人了,生产如何维系?即便能够维系,利润率太低,老板拿不到足够的利润,为何还要开下去面前维持?还不如关了卖了,乐得清闲。

总之,上层人生活越来越好,繁殖越来越多;下层人就必然越来越苦,繁殖越来越少。下层劳动创造的东西,供养不起上层人的贪婪了,也就彻底崩溃了。

这一节,我停留了很久,还因为我一直在思索,“用与不用”的关系问题。庄子对此问题,讨论了很多。庄子说,没用好,比如一棵树,长得不好,人们就不砍伐它,因此能活很久;他的朋友就举反例,说家里养的两只鸭子,一个能下蛋,一个不能下蛋,家里来客人了,就把不会下蛋的鸭子杀了。可见,没用也活不长啊。庄子无言以对,只好说,活在用和不用之间吧。这就是庄子耍无赖了。

用和不用,如何统一?只有马克思做了统一。那就是生产力特别发达以后,根本不是必须用人了,各位靠自己的兴趣,决定自己用或者不用。这就达到了真正的“用与不用”的自觉和自决。我们现在,还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这是现在做人的悲剧。不能自决的人们,只能在用和不用之间痛苦的挣扎,每个人都不得自由和解放。

元妃不被用,很痛苦;元妃就是有钱人的弃物。有钱人占有大量社会财富和资源,根本用不过来,大量的社会财富和资源,其实是没有被用的,那就是一种浪费;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却不允许他们和劳动者相结合,劳动者也就不能被用,不被用,就没有收入,于是只好饿肚子。劳动者没有充足的生产生活资料,于是无法购买资本家占有的生产生活资料。社会整个就这样卡死了,停滞不前,陷入僵局。

如何拯救?

只能一方面寄希望于诸君 “年纪渐渐的大了,都也有个知觉了”,明白世界上的真理,资本的腐朽没落必须要推翻它;其次,社会矛盾逐日深化,逼着大家不得不有个“自觉”了;最后,生死存亡之际,诸君总是要做出选择,要进行“自决”的。不是他死,就是你死。

前不久某个33岁男子不堪生活失败,自缚双脚跳河了,这才不几日,郑州小学23岁女老师不堪工作逼迫,留遗书跳楼。他们做出了令人悲伤的自决。这是开始,但绝不是结束。绝大多数人,该怎么办?会不会都跟着他们走,走上“绝代双杀”这条路?

我看,那是绝对不会的。所以,希望总是会有的,就在绝大多数活不下去的人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画符神功》
后一篇:《曹操握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