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八女》

(2023-09-08 15:59:51)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下卷 第九十二回 第三节:二十八女

【原文】

到了次日,果然一早到老太太那里请了安,又到贾政王夫人那里请了安,回明了老太太今儿不叫上学,贾政也没言语,便慢慢退出来,走了几步便一溜烟跑到贾母房中.见众人都没来,只有凤姐那边的奶妈子带了巧姐儿,跟着几个小丫头过来,给老太太请了安,说:我妈妈先叫我来请安,陪着老太太说说话儿.妈妈回来就来。贾母笑道:好孩子,我一早就起来了,等他们总不来,只有你二叔叔来了."那奶妈子便说:姑娘给你二叔叔请安。宝玉也问了一声“妞妞好?”巧姐儿道:妈说,跟着李妈认了几年字,不知道我认得不认得.我说都认得,我认给妈妈瞧.妈妈说我瞎认,不信,说我一天尽子顽,那里认得.我瞧着那些字也不要紧,就是那《女孝经》也是容易念的.妈妈说我哄他,要请二叔叔得空儿的时候给我理理。”贾母听了,笑道:“好孩子,你妈妈是不认得字的,所以说你哄他.明儿叫你二叔叔理给他瞧瞧,他就信了。”宝玉道:“你认了多少字了?"巧姐儿道:认了三千多字,念了一本《女孝经》,半个月头里又上了《列女传》。宝玉道:你念了懂得吗?你要不懂,我倒是讲讲这个你听罢。贾母道:做叔叔的也该讲究给侄女听听。宝玉道:文王后妃是不必说了,想来是知道的.那姜后脱簪待罪,齐国的无盐虽丑,能安邦定国,是后妃里头的贤能的.若说有才的,是曹大姑,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诸人.孟光的荆钗布裙,鲍宣的提瓮出汲,陶侃的截发留宾,还有画荻教子的,这是不厌贫的.那苦的里头,有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苏蕙的回文感主.那孝的是更多了,木兰代父从军,曹娥投水寻父的尸首等类也多,我也说不得许多.那个曹氏的引刀割鼻,是魏国的故事.那守节的更多了,只好慢慢的讲.若是那些艳的,王嫱,西子,樊素,小蛮,绛仙等.妒的是秃妾发,怨洛神等类,也少.文君,红拂是女中的……"贾母听到这里,说:够了,不用说了.你讲的太多,他那里还记得呢巧姐儿道:“二叔叔才说的,也有念过的,也有没念过的.念过的二叔叔一讲,我更知道了好些。宝玉道:那字是自然认得的了,不用再理.明儿我还上学去呢。巧姐儿道:我还听见我妈妈昨儿说,我们家的小红头里是二叔叔那里的,我妈妈要了来,还没有补上人呢.我妈妈想着要把什么柳家的五儿补上,不知二叔叔要不要。宝玉听了更喜欢,笑着道:你听你妈妈的话!要补谁就补谁罢咧,又问什么要不要呢。因又向贾母笑道:我瞧大妞妞这个小模样儿,又有这个聪明儿,只怕将来比凤姐姐还强呢,又比他认的字。贾母道:女孩儿家认得字呢也好,只是女工针黹倒是要紧的巧姐儿道:我也跟着刘妈妈学着做呢,什么扎花儿咧,拉锁子,我虽弄不好,却也学着会做几针儿。贾母道:咱们这样人家固然不仗着自己做,但只到底知道些,日后才不受人家的拿捏。巧姐儿答应着"",还要宝玉解说《列女传》,见宝玉呆呆的,也不敢再说.

你道宝玉呆的是什么?只因柳五儿要进怡红院,头一次是他病了不能进来,第二次王夫人撵了晴雯,大凡有些姿色的,都不敢挑.后来又在吴贵家看晴雯去,五儿跟着他妈给晴雯送东西去,见了一面,更觉娇娜妩媚.今日亏得凤姐想着,叫他补入小红的窝儿,竟是喜出望外了.所以呆呆的想他.

【端木持易见解】

文王后妃:即周文王的妻子。仁爱而明理,生活俭朴,旦夕勤劳,以进妇道。与周文王生下十子,自少严谨教诲,使他们未做过坏事。

姜后:即周宣王的妻子。宣王中年以后,渐渐贪图享受,终日与女人为乐。宣王的正妻姜后就跟他说:“君王失礼,都是妾的过失!”并脱簪待罪于后宫,使宣王猛醒,从此改过,带来“宣王中兴”。

无盐:姓钟离,名春,因系齐国无盐邑人而得名。她虽样貌丑陋,却有勇气向君王自荐,最终成为一代王后。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钟离春冒死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条,并指出如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钟无艳的谏议为宣王所采纳,立为王后,从此国大治。

曹大姑:即班昭。她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彪的小女儿;是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班固,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的妹妹。班昭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早年守寡,博学高才。汉和帝因赏识其才华,许其供职宫中,担任皇后和妃嫔们的教师,被尊称为曹大姑。她续写《汉书》,参与政事,才能卓著。

班婕妤:即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虽有才华,但终因人老色衰而被皇帝无情地抛在一边,渐渐被忘却。

蔡文姬: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传世。

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东晋政治家谢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王羲之的儿媳。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

孟光:东汉隐士梁鸿之妻。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古代贤妻的典型。后誉称有德的妻室。

鲍宣妻:即后汉鲍宣的妻子姓桓,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惊讶于鲍宣能守清苦,所以把女儿嫁给他,并送了他许多嫁妆。鲍宣不高兴,对少君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于穿好衣服、佩戴美饰,可是我家很贫穷,恐怕我们不合适。” 少君说:我父亲因为先生修德守约,故让我来为你侍巾持栉。既然奉承先生,当唯命是从。鲍宣笑着说:这才是我的志向。妻子于是脱去身上的服饰,换上了一身粗布衣裳,和鲍宣一起拉着鹿车来到乡里(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谢了鲍家的长辈,提着瓮出去打水,做新媳妇应该做的,为乡邦称赞。“提瓮出汲”,就是从这里来的。

陶侃母:即陶侃的母亲。东晋时期,范阳孝子范逵去陶侃家投宿,陶侃有名气,但家里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陶侃发愁了,湛氏把自己的长发剪下,让儿子拿到市场上卖了换回几斛米,另外劈柱与烧草垫招待客人,范逵对他们十分敬佩。

画荻教子:即欧阳修的母亲。据说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他的妈妈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欧阳修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乐昌公主:即陈宣帝之女,南朝后主陈叔宝之妹。虽生长在皇家,却没有一般金枝玉叶的那种骄横脾气,在宫中以性情温婉贤淑而为众人称道。她外貌端庄秀美,举止高雅大方,且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为此,她选择夫婿也自有眼光,不恋侯门贵族,独重诗文才识,成年后,由她自己作主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陈太子舍人)为妻。徐德言作驸马后入朝廷任侍中,也颇显露出他的政治才华,夫妇二人互敬互爱,夫唱妇随,成了一对当时人人羡慕的天成佳偶。后陈国被灭,夫妻分离,历经千辛万苦,后得以重逢。“破镜重圆”的故事,就来自于她们夫妻二人。

苏蕙:字若兰,前秦时期女诗人、文学家,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丝线绣制的织锦《璇玑图》。十六岁时嫁于前秦秦州刺史窦滔。窦滔后来宠爱一歌舞妓赵阳台,此事被留在家乡的苏蕙得知,悲愤哀怜,月夜空帐,孤寂怨恨,亲手织绣成841字的锦绣回文图,名曰《璇玑图》,寄于负心的窦滔。窦滔读到这些情意真挚悲切的诗文,良心发现,痛恨行为之不检,遣离情妇赵阳台归关中;备车礼邀迎接苏蕙到襄阳,从此夫妻情好如初。据说那841个字,能吟诵成诗7958首。

木兰:即花木兰,她的故事大家耳目已详,不再赘述。

曹娥:东汉人,相传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今曹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嚎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

曹氏:据说这个曹氏早早成为寡妇,但由于生得貌美,所以吸引了梁王,梁王欲迎娶曹氏,但曹氏听闻,便在镜子面前割鼻子,自毁容貌,断了梁王的念想。

王嫱:就是王昭君,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妇孺皆知,我不说了。

西子:就是西施,四大美人之一,我不说了。

樊素,小蛮:是白居易对家中的两位歌妓。白居易曾诗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樊素善歌,尤善唱《杨枝》曲。小蛮善伴舞,是为《杨枝》舞。

绛仙:即隋朝的吴绛仙,原是殿脚女,因擅画蛾眉,受到炀帝青睐,每每“倚帘顾之,移时不去”,还对他人说:“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画长蛾眉需要用一种叫做“螺子黛”的材料,出产于自波斯国,价值不菲,每颗值十金,但绛仙得赐螺子黛不绝。隋炀帝迷上她的柔韧和丽质,要提升她为婕妤。但是吴绛仙在这之前已经嫁给了雕玉的工人叫万群,隋炀帝很扫兴,把她提到龙舟执首楫,把她叫做“崆峒夫人”。红楼梦里的绛仙是谁呢?万群又是谁呢?

秃妾发:是说唐太宗赐两名宫女给任环作妾,任环的妻子因嫉妒而将两个宫女的头发烧光了。

怨洛神:是说晋代刘伯玉向妻子段氏称赞曹植《洛神赋》里的洛神楚楚动人,段氏因嫉妒洛神而投水自尽。

文君:是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夫人。她出生于冶铁世家,其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幼年与一户官宦子弟定亲,17岁时成婚,婚后不久郎君去世,回到家中独居。后在家宴上对司马相如产生爱意,最终以私奔的形式结成眷属。司马相如当官后见异思迁,想丢弃卓文君,其气愤之下写下一首《怨郎诗》,司马相如读后,羞愧难言,断弃邪念,与卓文君和好如初。

红拂:红拂女从小在隋朝杨素府长大,之后成为杨素家中歌妓,常执红拂立于杨素身旁,因而被称为红拂女 她慧眼识英雄,看中李靖,与之夜奔,成为李靖的红颜知己、结发之妻。

加上刚烈热情的晴雯,敢于自由追求爱情的红儿,为了父母敢于追求上进的柳五儿,诸君请看,作者一口气,足足笔下列出28位女性,她们个个都是在品行、才华、美貌、智慧、气节、胆量、勇气方面,出类拔萃,超乎寻常。每一个人,都仿佛眼前,令人心驰神往,敬慕不已是也不是?

所以,吓得贾母不得不打断他的话,恐慌的说:够了,不用说了.你讲的太多,他那里还记得呢问题是,这么多可爱的女性,诸君又知道几位呢?还有远比这更多的历代的伟大的女性,历史又铭记了几位呢?茫茫长史,才讲了28位,你就嫌多了?你们不记得,为何宝玉就记得呢?你们不愿意记得,为什么作者却愿意记得如此之多,如此之清晰呢?

我们伟大的历史,光辉的历史,由什么构成的呢?一定是由那些伟大而光辉的人物所构成啊。而伟大光辉的女性,必定就是这其中的一半。对不对?可惜,我们的历史,竟然将这一半几近湮灭。那么,如果我们不恢复记忆,对我们这一半近乎湮灭的历史仍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而不记,那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记忆是不是立马少了一半?我们的荣光是不是立马少了一半?我们的伟大是不是立马少了一半?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一定要正视真相,一定要知道真相的全部。一定要 “到底知道些,日后才不受人家的拿捏”。历史上有多少迷人的啊,被人家悄无声息的淹没在历史的暗河里,我想,这才是宝玉“呆呆的想”她们的原因啊。

我也想她们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