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不住了》

(2023-09-01 09:36:15)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下卷 第九十一回 第五节:定不住了

【原文】

那时薛蝌又有信回来,薛姨妈看了,怕宝钗耽忧,也不叫他知道.自己来求王夫人,并述了一会子宝钗的病.薛姨妈去后,王夫人又求贾政.贾政道:“此事上头可托,底下难托,必须打点才好。王夫人又提起宝钗的事来,因说道:这孩子也苦了.既是我家的人了,也该早些娶了过来才是,别叫他糟踏坏了身子。贾政道:我也是这么想.但是他家乱忙,况且如今到了冬底,已经年近岁逼,不无各自要料理些家务.今冬且放了定,明春再过礼,过了老太太的生日,就定日子娶.你把这番话先告诉薛姨太太。王夫人答应了.到了明日,王夫人将贾政的话向薛姨妈述了.薛姨妈想着也是.到了饭后,王夫人陪着来到贾母房中,大家让了坐.贾母道:姨太太才过来?"薛姨妈道:还是昨儿过来的.因为晚了,没得过来给老太太请安。王夫人便把贾政昨夜所说的话向贾母述了一遍,贾母甚喜.说着,宝玉进来了.贾母便问道:吃了饭了没有?"宝玉道:"才打学房里回来,吃了要往学房里去,先见见老太太。又听见说姨妈来了,过来给姨妈请请安。"因问:"宝姐姐可大好了?"薛姨妈笑道:"好了。"原来方才大家正说着,见宝玉进来,都煞住了。宝玉坐了坐,见薛姨妈情形不似从前亲热,"虽是此刻没有心情,也不犯大家都不言语满腹猜疑,自往学中去了.

  晚间回来,都见过了,便往潇湘馆来.掀帘进去,紫鹃接着,见里间屋内无人,宝玉道:“姑娘那里去了?"紫鹃道:上屋里去了.知道姨太太过来,姑娘请安去了.二爷没有到上屋里去么?”宝玉道:"我去了来的,没有见你姑娘。"紫鹃道:"这也奇了。"宝玉问:“姑娘到底那里去了?”紫鹃道:“不定。”宝玉往外便走.刚出屋门,只见黛玉带着雪雁,冉冉而来.宝玉道:妹妹回来了。缩身退步进来.

黛玉进来,走入里间屋内,便请宝玉里头坐.紫鹃拿了一件外罩换上,然后坐下,问道:你上去看见姨妈没有?"宝玉道:见过了。黛玉道:姨妈说起我没有?"宝玉道:不但没有说起你,连见了我也不象先时亲热.今日我问起宝姐姐病来,他不过笑了一笑,并不答言.难道怪我这两天没有去瞧他么。黛玉笑了一笑道:你去瞧过没有?"宝玉道:头几天不知道,这两天知道了,也没有去。黛玉道:可不是。宝玉道:老太太不叫我去,太太也不叫我去,老爷又不叫我去,我如何敢去.若是象从前这扇小门走得通的时候,要我一天瞧他十趟也不难.如今把门堵了,要打前头过去,自然不便了。”黛玉道:“他那里知道这个原故。”宝玉道:“宝姐姐为人是最体谅我的。”黛玉道:“你不要自己打错了主意.若论宝姐姐,更不体谅,又不是姨妈病,是宝姐姐病.向来在园中,做诗赏花饮酒,何等热闹,如今隔开了,你看见他家里有事了,他病到那步田地,你象没事人一般,他怎么不恼呢。宝玉道:这样难道宝姐姐便不和我好了不成?"黛玉道:他和你好不好我却不知,我也不过是照理而论。

【端木持易见解】

我听一个人说,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思维就是太极思维,太极思维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这三个词语之中“不一定”,“差不多”,“很难讲”。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换。阴阳不是固定的,所以叫不一定;阴阳没太大差别,所以差不多;阴阳随时可以互换,所以很难讲。如果这三个词用一个词高度概括,核心其实就两个字:“易变”。红楼梦讲真假,其实就是讲的阴阳之理,即太极之理。

你看此节,薛姨妈来找王夫人帮忙,贾政又推托了,让他们自己去“打点”。薛宝钗究竟能不能成为贾家的儿媳妇?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一定”的事情。但贾政却又推托到以后了。为什么呢?因为薛家忙乱,贾家自然也没有心情。贾家如此冷淡,“薛姨妈情形不似从前亲热”,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薛家自从不断没落以后,逐渐搬出了贾家,贾家竟然把“从前这扇小门”也给堵住了。过去“一天瞧他十趟也不难”,如今要看一眼,也是不容易的了。连交通都这么不便了,更何况往来呢?往来都不多了,那“言语”交流的自然也就少了。于是宝钗“他家里有事了,他病到那步田地”,宝玉“象没事人一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宝钗个人的事情如此,薛家的事情,贾家自然也是如此。

过去四大家族发生了什么事儿,自然都是彼此关照,为何如今贾家对薛家的事儿,越来越冷淡了呢?照我说,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薛家逐渐没落了,可以利用的价值越来越小了,所以在四大家族中的分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贾家自身困难重重,到了难保自身的地步,江南甄家被抄,大家已经感到危若累卵了,如果再被薛家官司牵连,自家也会被人抓住把柄,那就更加堪忧了。所以,宝钗和宝玉的事情,两个人好不好,两个家族好不好,“照理而论”,那是没有来由的事情。

这就像薛蟠的官司,县里、府里,都已经弄好了,为何道里就不行了呢?这就没道理了。没道理之处就说明,并不像贾政说的那样是“上头可托,底下难托”。实际情况是底下已经妥了,上头却没有妥。说明上头并没有被“托住”,即贾政和贾家,并未有效解决上头问题。也就是,贾家托不住上头了。这就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只有能解决上头问题,才能形成保护伞,荫蔽下面的人。如果上面的雨伞漏雨了,下面的人,岂不都得湿(死)了?

人们往往有种错觉,总认为世事多有“定数”——皇帝能定住官员、朝廷能定住地方、官员能定住百姓、天地能定住苍生。其实,红楼梦就是破除这个“幻梦”的。也就是说,世事多变,人事多变,你想定,却是定不住的。为什么定不住呢?

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才是绝对的,静止不过是相对的。这是哲学规律。

百姓要生存发展、官员要生存发展、地方要生存发展、苍生都要生存发展,一句话,生存发展是万物的潮流,你要他们“定”在那里不动,那是做不到的。你不能让他们生存发展,他们就要冲破一切束缚。这就是我们开首所讲的“易变”之理的本质。

发展,无论快慢,都是有速度的,利率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观察发展速度的指标。马克思认为,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长期趋于下行,这是马克思揭示的基本发展规律。英格兰银行经济学家施梅林统计了七百年来有连续记载的利率走势,再次验证了这一理论。施梅林研究发现,1310-2018年八个世纪平均利率从11.5%下降到3%,欧洲和日本甚至出现大面积负利率债券,利率底线尚在不断下探。单看近40年全球利率,仍然是趋势性下降,美国零利率,欧洲、日本甚至负利率,而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是长期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导致全球陷入超低利率困境。一句话,全球发展实际上是近乎停滞的。

虽然中国一枝独秀发展了40年左右,现在,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放缓、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杠杆率较高等问题。中国能否摆脱“依赖货币放水和低利率”的路径依赖,从最新的政策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新闻播报,人民币存款利率今日起正式下调,降幅1025个基点。30年前,习惯10%的利率,20年前,习惯5%的利率,今天,习惯2%的利率,未来,0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无论你习惯与否,它都将到来。

过去常说:“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如果发展硬不起来呢?特别是“资本主义方式的发展硬不起来了”,怎么办?

21世纪,随着中国这个最大的新生资本的快速衰老,全球以资本主导下的发展“定式”,恐怕是再难“定”下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热病难治
后一篇:《九九消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