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挡不住高兴》

(2023-07-21 15:51:52)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下卷 第八十九回 第四节:挡不住高兴

【原文】

宝玉笑了一笑,假说道:“我原是心里烦,才找个地方儿静坐坐儿.这会子好了,还要外头走走去呢。”说着,一径出来,到了潇湘馆中,在院里问道:“林妹妹在家里呢么?"紫鹃接应道:是谁?"掀帘看时,笑道:原来是宝二爷.姑娘在屋里呢,请二爷到屋里坐着."宝玉同着紫鹃走进来.黛玉却在里间呢,说道:紫鹃,请二爷屋里坐罢。宝玉走到里间门口,看见新写的一付紫墨色泥金云龙笺的小对,上写着: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宝玉看了,笑了一笑,走入门去,笑问道:妹妹做什么呢?"黛玉站起来迎了两步,笑着让道:“请坐.我在这里写经,只剩得两行了,等写完了再说话儿。”因叫雪雁倒茶.宝玉道:“你别动,只管写。”说着,一面看见中间挂着一幅单条,上面画着一个嫦娥,带着一个侍者,又一个女仙,也有一个侍者,捧着一个长长儿的衣囊似的,二人身边略有些云护,别无点缀,全仿李龙眠白描笔意,上有"斗寒图"三字,用八分书写着.宝玉道:妹妹这幅《斗寒图》可是新挂上的?"黛玉道:可不是.昨日他们收拾屋子,我想起来,拿出来叫他们挂上的。宝玉道:是什么出处?"黛玉笑道:眼前熟的很的,还要问人。宝玉笑道:我一时想不起,妹妹告诉我罢。”黛玉道:“岂不闻`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宝玉道:是啊.这个实在新奇雅致,却好此时拿出来挂。说着,又东瞧瞧,西走走.

【端木持易见解】

宝玉给晴雯写悼词,用的信纸是“泥金角花粉红笺”,其中泥金”,就是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这话是对“金”的蔑视。一是视其如泥;二是要其粉身碎骨。 “角花”,是指在笺纸的左下角印有博古图、花卉、文玩等彩色图案,简称“角花笺”。这种信纸,最早出现于清代乾隆年间,又名“押花笺”,所用的纸都颇为讲究,非普通信笺可比,价格比较昂贵。“粉红”是为了抵御“大清”。这些潜台词,都是杀人诛心的。

黛玉写的小对,用的是“紫墨色泥金云龙笺”,“紫墨色”,也叫墨紫色,中国传统色彩紫色系之一,是一种很深近墨的紫色。“墨紫”作为色彩词,在宋代就有了。这个颜色大体上来源于牡丹、蜀葵和凤仙花。这个颜色的染色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用苏木作染料,反复染色数遍,最后用少许皂矾做后媒染即可。一种是先用靛蓝打底,再用苏木加明矾套染。这里让我找到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因为红楼梦原作者,向来对印染和色彩非常熟悉,所以,我要把墨紫色的印染工艺多解释几句。

陆游曾经写过一首诗《栽牡丹》,诗曰:

携锄庭下斸苍苔,墨紫鞓红手自栽。

老子龙锺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

意思非常简单,就是他老人家除苍苔,栽牡丹,花虽好,年已老。心还在,时难待。奈何?奈何?人世已成墨紫色。

即便是云中龙,让你漂浮在这墨云之中,你又哪里看得到希望?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是唐朝崔颢写的。来自《题沈隐侯八咏楼》,说起这八咏楼,听说的人不多。此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位于浙江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玄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后来,他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

可惜,在崔颢眼里,“岁月仍流逝,绿窗明月依旧在,青史犹存而伊人又不见影踪”,他此时也是看不到希望,到处都是“空”感。就像他写的最有名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那是一个时代的悲歌。

崔颢、陆游的时代悲歌,一如红楼梦作者,也如你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是时代,自然也有摆脱不了的悲歌。

李龙眠,字伯时,号龙眠居士、龙眠山人,北宋舒州人。李公麟一生勤奋,作画无数,人物、史实、释道、士女、山水、鞍马、走兽、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能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为第一大手笔、百代宗师。在中国绘画技法中,线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而纯用线条和浓淡墨色描绘实物的白描画法,可以说是线描技法发展的最高、最纯的阶段。而李公麟正是在这艺术浪尖上的弄潮儿,他使白描技法成为后人学画所遵从的样板典范,“犹如群龙之首”,千百年来代代相传。

李公麟曾以他首创的白描手法,写实的方式,将驸马王诜及其友人苏轼(苏东坡)、苏辙(苏子由)、黄鲁直(黄庭坚)、秦观(秦太虚)、米芾(米元章)、蔡肇(蔡天启)、李之仪(李端叔)、郑靖老、张文潜(张耒)、王钦臣(王仲至)、刘泾(刘巨济)、晁补之(晁无咎)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画在一起,主友16人,加上侍姬、书僮,共22人。题曰《西园雅集图》。米芾为此图作记,即《西园雅集图记》,其云: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哉?

注意,这些画中人,包括李公麟,都不得不或漂流或归隐,不得用于当世当时。好好的一副江山,可惜,真的都成“白描”了。江山再好,于他们而言,一时竟无颜色。就像沈约,也不得不称“隐侯”。陆游也只能归隐农庄,栽牡丹去了。崔颢也不得不在酒色山水之中,空了自我。

难道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注定在这样的时代,接受这样的命运?

再来看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来自唐朝另一个隐人,叫李商隐,他写的《霜月》,诗曰:“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意思是:刚刚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她们团结在一起,在寒月冷霜中与寒冷做最坚决的斗争。

时代和命运面前,这一次,李商隐不答应了。

红楼梦里,此时也是10月,正是“霜降”的月份,所以10月也叫霜月。黛玉自比素女嫦娥,要在这霜天里,与“霜神青女”团结在一起,和寒冷的月亮做最彻底的斗争。这才是“斗寒图”的意思。这种境界,就超拔了。超拔于龙眠、归隐、栽牡丹、空悠悠的无所作为。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才非常符合黛玉的的真精神。这种精神,别说能让“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天下名士,我看也要埋首自愧了。

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这种待时而动的思想,从《素书》、《史记》就有,由来已久。可是,这种思想是机会主义。不是真勇士,大智者,名豪杰。因为他们,从来都有勇气、有智慧、有豪情壮志,去团结一切力量、创造一切条件、战胜一切困难。哪怕是时代之悲,人世墨寒,宇宙洪荒,在他们面前,也算不得什么。 他们,才是我心中的光。

黛玉,在这里,才是红楼梦原作者的魂魄所系,才堪红楼第一女主的担当,才又重新复活,再次回到我的眼前。所以,同学们,这才真是“山,挡不住、挡不住、挡不住云彩,树、挡不住、挡不住、挡不住风,神仙、也挡不住、挡不住、挡不住、人想人”。只是,我的女神,我想了她,已经太久、太久、太久了。

我今儿高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侮辱黛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