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和飘》
(2023-06-05 15:07:41)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八十七回 第一节:骚和飘
【原文】
却说黛玉叫进宝钗家的女人来,问了好,呈上书子.黛玉叫他去喝茶,便将宝钗来书打开看时,只见上面写着: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悲时序之递嬗(shàn)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一解.
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二解.
惟鲔(wi)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三解.
银河耿耿兮寒气侵,月色横斜兮玉漏沉.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四解.
【端木持易见解】
宝钗进贾府有几年时间,黛玉进贾府有很多年,史湘云进贾府也有很多年,为什么她们能进贾府呢?表面看是因为大家都是亲戚,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后来又来了很多亲戚,比如邢岫烟、宝琴、李绮、李纹等等,她们都是亲戚关系,进入贾府。但诸位细看,她们都是落了难,来投靠的。
“投靠”,就是依附关系。依附关系的话,能够算是门当户对吗?按照利益规则,自然是算不上的。既然如此,那她们能做人家的媳妇吗?大概率也是够不上的。能做一个小妾,就算是不错的了。当然,如果宝玉看不上,把她们再送回去,或者转嫁出去,或者哪个王公贵族看上了,亲戚做个人情,把她们嫁了,那也是可能的。总是,她们很难进入贾家做正妻的。
宝钗来了这么多年,贾家都没有应允她和宝玉的事儿,如何到了后面,竟然就成了?所以,这事儿就值得怀疑。如果真的成真了,那也要思考,是什么情况发生了变化?贾家没落了?贾家又要薛家拿钱了?总之,这事儿,值得思量。
宝钗和黛玉之间的关系,本来都是想争夺宝玉的,为什么会发生转变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黛玉认为宝玉爱的是自己,又有贾母做主,最后自己肯定胜利;而宝钗早就走了元春的门路,王夫人和元春支持自己,最后自己肯定胜利。于是,二人都觉得自己必胜,所以,自然没有必要再以对方为敌。谁会和一个失败者计较呢?所以,二人竟然交起心来。
照我看,以上说法,也不竟然。为什么呢?因为照我的看法,二人之所以能够交心,是因为二人其实都放弃了宝玉。无所谓谁得到“宝玉”了。黛玉想的已经是回到故乡,早日离开贾家,不要再寄人篱下就行;宝钗想的是早日嫁人,嫁给谁都行,离开薛家有个归宿就行。
可惜,后卷没有继承和发展这种“决裂”,“遗世而独立”的“傲然”。却让宝玉读书,让黛玉和宝钗继续围绕“宝玉”转圈圈。
宝钗做骚辞,所为何事?叹不知所归。发牢骚,无病呻吟。这种境界比较低。为什么境界比较低呢?因为没有给出出路。这是下卷作者的过错,不是宝钗的过错。
想当年,屈原创造楚辞《离骚》,人家在形式上、内容上都进了全面的创新和突破。是对《诗经》的全面超越。核心不再受过去形式和内容上的束缚,形式上超越四言的局限,可以五、六、七言的长短句;内容上,辞赋的容量一下子做了突破,可以很长、很丰富、说很多事情,给人一种爆炸倾泻的冲击能量。如今作者搞这点歪歪扭扭的东西,实在是拿不出手啊。上卷《芙蓉女儿诔》,那才是典范啊。
内容上不敢脱离“宝玉”,形式上不敢倾泻“发骚”,嗨,憋屈的很,搞得黛玉和宝钗跟着都别扭了。
人啊,但凡你要据“有“,你就必将背负这个”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产者才最有可能创造出”神曲“来。因为他们最不怕失去,所以也最无畏。这里的”无产者“,不但指现实生活一无所有,还得在思想上把过去的一切都抛弃掉。而后者,却是最难得的。我们好多人,往往在现实中丢掉的越多,他们在思想上却把过去的抓的越紧。
马克思主义已经老了,更遑论传统文化。哪怕把它们二者结合起来,也依旧是老马拉破车罢了。年轻人不应该守着旧物不放,却应该时刻面向现实,憧憬着美好未来。不应该丢掉现实去学习所谓的“思想“,而应该让思想诞生于现实的运动发展之上,让现实牢牢抓住思想,让它不要瓢的太远——太古老或者太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