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牍说起》
(2023-05-29 16:09:30)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八十六回 总论(上): 从案牍说起
【原文】
略。
【端木持易见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本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中的“案牍”,就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出处。案牍,读音àn dú,汉语词语,意思为公事文书,出处就是《陋室铭》。
薛蟠打死了人,本来都已经审讯完毕,事实清晰,证据确凿,然而,老官收了贿赂,又有朝中高官说情,于是他就大胆给“翻案”了。这就是本回主要的内容。老百姓喜欢说“盖棺定论”,然而总是“定”不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但凡只要给老官一点点钱,马上就能把一切都给改过来。改过来以后,老官们却想给搞成定案,搞成死案,搞成铁案。你们说,能答应吗?
就拿这首知名的《陋室铭》来说,据说也不是刘禹锡的作品。刘禹锡非常善于编录和保存自己的作品,亲自编撰了两本书,一本是《刘梦得文集》,另一本是《刘宾客集》,但都没有收录《陋室铭》。这是第一个疑点。唐代和宋代所编的《刘禹锡集》里面,也都没有《陋室铭》。这是第二个疑点。难道这么长时间了,作者和其他人都瞎了眼吗?第三个疑点是,按照唐朝法律,贬官之人,不可在贬所与本地官员互相来往,相当于异地囚禁。一旦发现互相往来,那么贬官与本地官员都将受罚。因此,刘禹锡很难做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所以,《陋室铭》的内容也很难符合事实。第四个疑点,《陋室铭》中有一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的金经是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即《金刚经》。问题就出在这里,《金刚经》是佛经,而刘禹锡却是一个信道教的人。一个信道教的人,怎么会去阅读佛经呢?
那么,《陋室铭》的作者究竟是谁,史书有没有记载呢?还真有。《新唐书·崔沔传》就有明确记载:“(崔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颜真卿集》也明确记载了《陋室铭》的作者不是刘禹锡,而是这个崔沔。最早认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的,是南宋的古文选本《古文集成》和地理书《舆地纪胜》。南宋以后,历代对此都有争议,并未明确究竟作者是不是刘禹锡。直到清朝康熙年间,吴楚材选编《古文观止》时,只收录了刘禹锡《陋室铭》这一篇文章,由于《古文观止》风行天下,《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之说也就深入人心了,以至影响至今。
这个吴楚材,编辑《古文观止》目的何在呢?从他选文的标准,就可以看出。他说“一义之未合于古,勿敢登也;一理之未慊于心,勿敢载也;一段落、一钩勒之不轨于法度,勿敢袭也;一声音、一点画之不协于正韵,勿敢书也”。这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要大家(1)要好古崇古,大家都好古了,谁还挑今天什么刺儿呢?古代的义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的“天下为公”的大道,希望大家都能崇文尚礼,没有私心。那都没有私心了,都讲奉公守法了,问题是谁代表“公”呢?谁立这个法呢?(2)“慊于心”,就是做任何事情要符合自己的本心,守一归真,不二心。心一旦不安定了,很容易一事无成。所以,选文要让人心安,心定、归一朝廷,而不是产生过多动乱想法。问题是,如果大家对天下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天下就安定了?就理顺了?(3)轨于法度,协于正韵,如果“法度”“正韵”非常好,那自然是不错的。可问题是,如果社会变迁,法度和正韵都起了变化,还固守原来的法度和正韵,岂不是与社会现实脱节?
我们这个吴楚材,他反正是不考虑这些问题的。他要大家奉公守法、心安理得、轨于法度,协于正韵,一句话,就是“止”,就是不要变,不要发展,不要变化,安心做奴才,最好不过了。
如果照他的话做,谁还会思考和质疑《陋室铭》的作者是谁呢?都要是《红楼梦》里这个“受私贿”的老官,那谁为屈死的“张三”翻案呢?谁还会为淹没的正义翻案呢?
吴楚材还编写了一套历史书,叫《纲鉴易知录》,它简明扼要,通俗易知,不尚玄奥,不敷铅华,年经事纬,力求平实。有一编在手,诸史了然于胸之效。对于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古史,对林林总总的众多史籍,《纲鉴易知录》不失为一把入门的钥匙,一个登堂的阶梯。所以,它“简明易知”的特点,为普通大众所欣赏,争相阅读。1910年,毛泽东在他的私塾老师毛麓钟的指导下,点读了《纲鉴易知录》。这是他读的第一本中国通史著作,使少年毛泽东获得了系统的中国历史知识。此后他终生热爱此书,并多次指示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历史知识和阅读此书。但问题是,这本书怎么样呢?编撰的目的何在呢?仍然是以帝王将相为中心来写历史,推崇所谓“春秋笔法”,反对以下犯上。将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都说成是“倡乱”、“盗起”。反对地方因为中央压迫而被迫割据的地方起义,反对少数民族因为民族压迫而进行的民族起义。如果照他的历史观来看《纲鉴易知录》,那么,谁来为屈死的千万万万,历朝历代的农民兄弟翻案呢?谁来为屈死的被压迫的地方翻案呢?谁来为被压迫的民族翻案呢?
幸亏毛主席读史没有中他的套路,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以穷苦百姓为立场,终于读出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看法。比如《读史贺新郎》中说,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你们看,是不是揭露了历史的骗局?是不是为农民起义领袖盗跖庄蹻陈胜等人翻了案?后来教员还为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等有益于人民的人翻了案,说了公道话。更为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翻了案。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毛主席反对中央压迫地方,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毛主席要求我们一直奉行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在某些方面,甚至实行少数民族优先等民族团结政策。你们看,这才是真正的”大翻案“。为公心、为大多数人、为全民族、为整个国家、为被压迫的人而”翻案“。而不是像老官那样,”收私贿“为谋私利而翻案。
辩证唯物主义要我们以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以批判的方法,即否定之否定的方法看问题,但最重要的是站在绝大多数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没有这个立场,一切眼光和方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红楼梦观,古文观、历史观,我们都要有坚定的立场,那就是大众观,你们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