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降妖除魔》

(2022-09-26 14:47:02)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红楼梦

上卷 第七十七回 第三节:降妖除魔

【原文】

一时宝钗去后,因见无别人在室,遂唤周瑞家的来问前日园中搜检的事情可得个下落.周瑞家的是已和凤姐等人商议停妥,一字不隐,遂回明王夫人.王夫人听了,虽惊且怒,却又作难,因思司棋系迎春之人,皆系那边的人,只得令人去回邢夫人.周瑞家的回道:前日那边太太嗔着王善保家的多事,打了几个嘴巴子,如今他也装病在家,不肯出头了.况且又是他外孙女儿,自己打了嘴,他只好装个忘了,日久平服了再说.如今我们过去回时,恐怕又多心,倒象似咱们多事似的.不如直把司棋带过去,一并连赃证与那边太太瞧了,不过打一顿配了人,再指个丫头来,岂不省事.如今白告诉去,那边太太再推三阻四的,又说‘既这样你太太就该料理,又来说什么’,岂不反耽搁了.倘那丫头瞅空寻了死,反不好了.如今看了两三天,人都有个偷懒的时候,倘一时不到,岂不倒弄出事来。王夫人想了一想,说:这也倒是.快办了这一件,再办咱们家的那些妖精

【端木持易见解】

“妖精”,按照道教典籍记载的定义,应一分为二,即分为精和妖。

精是指自然物体及器物造化成精和动物修出元神成精;妖则特指精类中蛊惑和危害人类的那部分,一般称之为妖邪,妖邪属魔界邪物。如果成精后继续静修、不干预人间因果的,则是合法的精,那些不是妖邪。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要是年岁比较大以后,经历多了,见多识广,就容易成精。成了精,如果安守本分,就不会影响统治者的利益;如果不安守本分,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所以,凡是成了精的东西,都要确保是自己可控的人,否则一定要毁灭掉。

这就是为什么要削藩、打虎、搜检的原因,趁这些人物还未成精,更未成为妖,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大观园里,这些女孩子都长大了,她们能干什么呢?自然是要蛊惑干涉主子们的生活,这是袭人告诉王夫人的。邢夫人又通过提供物证,坐实了王夫人的“预见”,所以,才有这一出大的“搜检”行动。

搜检的时候,大家都装病,谁也不愿意出头,这是个得罪人的活;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得罪一大帮子人。反腐就是如此,很多从事反腐工作的,等到别人秋后算账的时候,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汉朝的张汤,唐朝的来俊臣等等。杀人的刀用的多了,就会变得伤痕累累,于是被人主废掉。哪有好下场的?所以,大家都装病。搜检出来一个司棋,大家也不会真处理。王熙凤也不会亲自处理,于是全部报给王夫人,让她亲自处理,让王夫人自己成为邢夫人的对立面。

那些被处理的人,一般都会自杀,以保住自己的主子。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招供或不招供,其实都是一个死,或者被彻底废除。而自己死了,反而可以保住主子,自己的后代或者其他有牵连的关系,还可以保住。所以,一旦暴露,都是一死了之。这是相互关系的一种最理性的选择,一种生死相托的默契。

而主子们呢?故意装病,看着发现问题的人处理自己的奴才。只要不牵连上自己,他们就装着什么也没有发生。那为什么斗争到了这个程度,不连同他们的主子一并处理掉呢?这是因为没有到生死存亡的时候,如果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是一定要杀爹杀妈,杀任何亲兄弟姐妹的。权力场上,斗争是会不断升级的。

有时候,几个大家族达成某种默契,那不过是势力均衡,一时谁也无法消灭谁的原因。但凡能够彻底消灭的,就一定会彻底消灭。消灭不了的时候,就会六方会谈,或者三国议和。大观园里的斗争,皇宫里的斗争,宫外的斗争,都莫不如此。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过是矛盾多方势力此消彼长的过程。均衡永远只是暂时的,而不均衡才是历史的常态。对外斗争永远都是暂时的,对内镇压才是常态。毕竟,内部才最需要保持相对平衡。

贾母的权力手段,就是让王夫人和邢夫人二人保持均衡。她们二人谁也战胜不了谁,包括王熙凤和尤氏,也是如此。她们谁也战胜不了谁,于是贾母就有了被所有人争取的优势。贾母站在谁一边,谁就力量大了,谁就可以发飙了。所谓领导,不过就是贾母这样的存在——矛盾双方公共权力的让渡——矛盾不可调和又不得不调和的产物。

要争权夺利,就需要处理妖精,即可能“蛊惑和危害”统治者既得利益的人。

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说:“利益是讲求实际的,世界上没有比消灭自己的敌人更实际的事情了”,而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借夏洛克的话,教导我们说:“谁憎恨一个东西而又不想置它于死地呢?

一句话,夺得政权以后的全部事情就是巩固政权。夺得政权的全部事情就是消灭现存的敌人;而巩固政权的全部事情就是抓妖精——消灭一切潜在的敌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榨出屁来》
后一篇:《大模大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