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迁、魏斐德、孔复礼,并称美国汉学界的“三驾马车”。
孔复礼对中国近现代研究比较深入,有一本书叫《Soulstealers》,直译为:偷窃灵魂者。汉化翻译为:《叫魂:乾隆盛世的妖术大恐慌》。
我比较喜欢直译,因为更容易理解。
书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有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这个妖术的传说是从东南开始弥漫,讲某些妖术师可以通过人的发辫,衣物,甚至姓名来盗取其灵魂为自己服务,而灵魂被盗者则会立刻死亡。于是全国由此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运动!
作者认为,民众的恐慌主要不是来自于巫术本身,而是对“外强中干、徒有空架子的乾隆盛世”的现实生活的恐慌。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的社会结构、劳动力摆脱人身束缚、人口膨胀、物价浮动以及人员流动、出家人与流浪者遭受迫害和歧视等问题,导致民众生活危在旦夕,朝不保夕。
这种种现实生活,当他们不知道真正原因——来自于满清的压迫剥夺——的时候,他们就以为是自己的灵魂被盗走了。
官僚和乾隆的恐慌是,偷魂者剪辫子,仿佛是对大清的对抗。是要颠覆整个大清的统治。
于是,将几起普通的案件,扩大上升为整治案件,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孔复礼认为这是可笑的。
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一切都是统治阶级巩固权力的必要手段和措施。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心惟危”,利用人心的恐惧,才好管理他们,统治他们,治理他们。统治阶级一般会利令智昏,被统治阶级一般会恐令智昏。
偷魂案件过后,乾隆打击了江南的分裂势力,加强了满清的统治,实际上达到了他的整治目的。所以,优秀的整治家,都会充分利用或者创造某种形势和氛围。这就叫领导运动的艺术。
孔复礼这个名字起的好,六十年代他来中国访问,中国朋友认为这个名字不好,他就说,随你们便,怎么叫都行。于是中国朋友叫他孔飞力,实际上孔非礼的谐音。
复礼或是非礼?
谁好?谁坏?
实际上礼没有好坏,就看符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符合自己的利益那就要复礼,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要非礼。
乾隆恐江南脱离满清,所以要复礼;江南认为满清剥夺太甚,所以要非礼。谁对谁错?
社党恐资本脱缰,所以要复礼;资本家要脱社党,所以要非礼。谁对谁错?
中国资本要牵头搞世界资本大团结,所以要复礼;美国金融资本家要脱群,所以要非礼。谁对谁错?
于是各人想着各人的利益,叫各人的魂,举各自的旗!都想把对方的魂偷了,换成自己的魂;把对方的旗子拔了,插上自己的旗子。
至于失业、通货、疾病、迫害、失衡等等问题,这些令广大人民群众失魂落魄的问题,他们谁也不会真正关心,真正解决。他们想的,不过是把百姓失落的“魂魄”,都纳入自己的口袋,终于又赢得了“人心”,把人心“赚入”自己的口袋了。
乾隆好像替百姓消灭了偷魂者,成了百姓的守护神,于是百姓又高呼万岁起来。
百姓哪里晓得,他就是那个最大的盗魂者!
世界上最大的卖药者,却是最大的造毒者,这就是窃国者王侯的大贼“贼喊捉贼”的绝妙逻辑啊!
谁是军?谁是匪?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请大家看清楚,别让自己的魂,被轻易的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