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古而知新,以为启蒙

(2021-04-13 12:29:07)
标签:

红楼梦

分类: 被腾讯审核失败的文章

上卷 第五十一回 第一节:

【原文】

【前文摘要】李纨道:“昨日姨妈说,琴妹妹见得世面多,走的道路也多,你正该编谜儿。况且你的诗又好,为什么不编几个儿我们猜一猜?”宝琴听了,点头含笑,自去寻思。

【话接前文】探春也有了一个,方欲念时,宝琴走来,笑道:“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也来挑了十个地方古迹,做了十首‘怀古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众人听了,都说:“这倒巧,何不写出来大家一看?”

 

【端木持易见解】

今天我们谈谈怀古诗,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和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古代的封建社会,总是以维持不变为其核心主旨,所以统治阶级总是要谈“旧”;现代社会,总是要不停的改变社会关系,以此为资本开辟道路,所以统治阶级总是要说“新”。过去以旧为“美”,现在以“新”为美。

然而,失意的人——被统治阶级可不想守旧,他们要求变,说变,谈变,要改变自己的等级地位。所以,怀古诗,表面是怀古,实际上通过诗词表达了压迫者求变的强烈述求。现在呢?人们越来越讨厌变化了,因为变化的太快,资本家总是把人从社会中抛离,失业,下岗,从一个企业赶到另一个企业,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他逼迫一切人迅速的变化,流动,震荡。所以,现在人们怎么反对这种变态的变革怎么反对这种剧烈的变化呢?人们也开始了怀古,怀念曾经那个人人处在组织中的稳定的生活。

那过去的怀古诗,怎么求变的呢?办法就是对比。

第一种:物是人非。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月亮和关隘,还是原来的月亮和关隘,但秦汉时期的人,一个没有了。这就叫物是人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第二种:同物的古今对比,也就是它自身的变化。”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就是事物发生了变化。

第三种:人也变了,物也变了。合在一起,就是场景变了。比如“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同样的场景,古今已经不同了。

无论是人变了,还是物变了,还是场景变了,总之,一切都会变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千秋万代,万岁万年,都不好使的,都是个幻梦。反对的目的达到了。

那么,怎么学习过去这种艺术手法为现实服务呢?

我认为,还是对比法。

有些人不是总谈“新”吗?我们就要用对比法,让大家看到,实际上没啥变化。

比如说扶贫,表面看是扶贫,实际上依然是贫穷。

比如说反腐,表面看是反腐,实际上啥也没变化。

比如说民主,表面看是民主,实际上依然是专制。

比如说共富,表面看是共富,实际上依然是贫富。

比如说创新,表面看是创新,实际上依然是老调。

------

总之,大家可以举出无数个现代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换汤不换药,王八换马甲”的把戏来。。。

从这一点上来说,倒也真是古为今用了。

马克思在评价欧洲14-16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时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而李大钊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中说:“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布尔什维克)这个单词,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马克思和李大钊这些话,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他们的意思可以总结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需要启蒙,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思想、教员思想,曾经不都启蒙过我们吗?《红楼梦》不也曾经起到过启蒙思想的作用吗?怀古诗不也曾启蒙过我们吗?

恩,凡是启蒙过我们的,我们都不会忘却它们。

我们受先人启蒙,也会去不断的启蒙后人,大家前赴后继,大约才是理想未曾死亡的原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