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捧月
(2020-07-16 10:10:42)
标签:
时评 |
分类: 被腾讯审核失败的文章 |
《盐铁论》这本书特别有意思。看了你就会发现,搞公有制和搞私有制的斗争,非常激烈。当然,那个时候的公有制,是君主制,即君王统一集中制度,也可以说是垄断集中制度;那个时候的私有制,是封建私有制,是广大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私有制。
当然,他们的斗争性质,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是官僚地主阶级和非官僚地主阶级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方面的斗争。官僚地主阶级,就是朝廷里的官员,也是地主;非官僚地主阶级呢?是地主,但不是官僚,叫文学贤良。他们大多属于地方势力的代表。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很厉害,因为涉及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互不相让,都想夺权。表面的理由,大家一个说为国家,一个说是为人民。中央说是为了国家,地方说代表人民。
大家可以看到,这种斗争,中外古今,也都差不多是这样。因为私有制没啥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结构依旧,所以,斗争的形式就依然如此了。
搞集权有利于官僚,特别是中央的官僚掌权,经济和政治的权力,都可以因为垄断而很大。中央的权力之所以大,就是地方让权的结果。所以地方就要争取分权。集权的理由一般而言,除了战争,救灾之外,很难有多的理由集权。所以,地方一般反对战争,反对救灾。如果要救,它只希望中央自己出力去救。中央哪里来的东西?不都是地方的嘛。人、财、物、权,不都是地方的嘛。所以,这种斗争非常激烈。
军队,救灾,外交,基建这些东西,都是公共物品,谁都想搭便车,少付出或者不付出,反过来却都想获取更多公共物品。对这一点,税收的收支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收的时候都不想交,支的时候都想要。这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问题。
天下在打的时候,大家利益集中,打下来再说,所以权力容易集中。打下天下,就是分天下的时候了。所以,一个王朝,总是从集中走向分散的;再一个新的王朝,又从分散走向集中,然后再从集中走向分散。分散-集中-再分散-再集中----,如此这般。
搞私有制,一旦大家分了地盘,是不会愿意再拿出来集中的。譬如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私有制下,通货膨胀是必然。因为要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控制货币数量。如果货币的所有权归中央,它自然是可以把多余的货币销毁一部分,保持货币和实物的比例,即可以轻松控制物价。但在私有制下,货币权并不是属于中央,它顶多只有增发的权力,收归销毁的权力没有了,因为货币都让私人挣去了,人家占有了,人家有所有权,怎么能答应你销毁呢?这就使中央实际上没有多少货币的控制权。私有制下,中央是名存实亡的。货币如此,实物世界也如此,各个企业公司,非公有的企业,人家是自己的主人,凭什么听你的呢?
所以,古代王朝的公权力范围,除了税收,也就江河湖泊森林等等一些公共的资源可以支配,可以提供一些公权力的物质基础。还有一些国营企业,比如盐、铁、茶等垄断企业可以提供一些垄断利润。
那地方的官员和私有的老板,就会反对以上种种,首先反对国有企业,反对国有垄断经营;反对江河湖泊森林公有,要分而取之;税收更是要减免少交或不交,甚至偷逃漏转等等违法操作;交上来的也想办法拿补贴,转移支付,设项目套取等等;说到底,对所有的公权力的物质基础,分而食之,分化瓦解。
我看《盐铁论》,就是这样的精彩,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争名夺利,几千年了,竟然没多少变化。
我支持谁,反对谁呢?
粗看,我支持王权派,因为觉得地方那些王八蛋都是谋私利的,都是意图分江山的,分裂势力;但再细看,王权派也不是好鸟啊,因为他们以国为名,虽然要保公产,保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但也是拿它们做工具,谋自己的私利,地方势力骂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级,那就是官僚阶级。他们双方互相扒皮,终于让我把他们看的更清楚了。原来,都他妈不是好鸟啊!
这让我思考很久很久。
私有制下,地方分裂,国家分裂就是必然。那如何防范地方分裂势力?必须搞公有制,提高公权力,政治和经济都必须提高。
可搞了公有制,还是官员垄断权力,那又如何防止形成官僚的整体腐败?必须搞人民民主。让人民直接参政议政执政,要不断缩小代表制,代议制范围,扩大人民直接执政的范围。
《盐铁论》本来还没看完,因为《求是》发表了老大的讲话,说什么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我看啊,那话说一万遍也没有个球用。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经济基础了,你的经济基础在瓦解,你根基都不在了,脚都不在地球上了,在月亮上高喊众星捧月,谁理你呢?估计私底下都把你当做笑料罢了。假如你把国有企业真搞大了,江河湖泊森林莫分出去,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再把税收保证好,再进一步扩大公有经济的范围和深度,试问,江山在握,还需要高喊什么众星捧月吗?
相反,一个没有公有经济的王者,怎么可能有多少王权呢?也就是个傀儡罢了,除了你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儿,谁还把你当回事儿呢?
诸侯割据,汉献帝被囚;
诸侯坐大,汉献帝禅让。
江和山都让人家分完了,还谈什么他妈的王权,还谈他妈的什么皇帝,不过是个玩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