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名句
2022-08-08 14:41:12
标签: 365 图片 随笔 心情
老子的不少名句,由于言词简约,让后人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每一种理解都很深刻。这种奇特现象,应该归功于他引导的等级。引导在高处,连岔道都有风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一章的句首: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一句,至少有以下五种解释:
一,天下都知道美为什么美,那就丑了;都知道善为什么善,那就不善了。(较普遍的解释)
二,天下万物,两端生于一致,因此有了善就必丑,有了善就必有不善。(王夫之的解释)
三,把美和善夸耀得天下皆知,那么,丑和不善一定就会紧跟着来了。(笵应元的解释)
四,为什么人们能够知道美之为美,善之为善?因此有丑和不善的存在,产生了对比。(陈懿典的解释)
五,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陈鼓应的解释)
————《老子通释》·余秋雨·著————余秋雨讲《道德经》
轻松读名句
老子的不少名句,由于言词简约,让后人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每一种理解都很深刻。这种奇特现象,应该归功于他引导的等级。引导在高处,连岔道都有风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一章的句首: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一句,至少有以下五种解释:
一,天下都知道美为什么美,那就丑了;都知道善为什么善,那就不善了。(较普遍的解释)
二,天下万物,两端生于一致,因此有了善就必丑,有了善就必有不善。(王夫之的解释)
三,把美和善夸耀得天下皆知,那么,丑和不善一定就会紧跟着来了。(笵应元的解释)
四,为什么人们能够知道美之为美,善之为善?因此有丑和不善的存在,产生了对比。(陈懿典的解释)
五,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陈鼓应的解释)
————《老子通释》·余秋雨·著————余秋雨讲《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