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业话题:村头厕所又没纸了?

(2006-04-14 08:23:27)
书业话题:村头厕所又没纸了?(文/跳楼先生)

又出书了!上次全中国还在讨论刘晓庆该不该出自传呢!这女人,正如其在电影界的声望,出个自传都劳师动众,心想这要是什么领导人或者当红嫩星出本思想录或者写真集什么的,不要万人空巷么?了得。

书业话题:村头厕所又没纸了?

1、博客书,网络文学的变种

在我的脑海里,在我们准备跨世纪的时候,还停留在传统的纸质文学上,一天到晚还在用心啃《围城》呢,后来一眨眼的工夫,一种叫“杂志书(M-book)”的东西映入眼帘,这个从洋人(日本)那里飘过来的文学载体一定时期内给中国书业注入了新的希望,一时间,以郭敬明为代表的“青春文学”在90年代读者群的市场上高居不下。出版业也随之确立了以主攻90年代读者群的方针,在“青春文学”上下足了工夫。

但在日益发达的网络空间里,文学似乎更趋向于快餐式和“嫖娼式”,偌大的网络空间在各种文学网站的此起彼伏的状况里,积聚了大量的文本信息,而这种信息的存在形式就构成了网络文学的基本雏形。而这种网络文学的基本特性注定了它的“网上红火网下凉”。

在我对这几年图书交易市场的观察,文学类特别是网络文学类的图书往往会在价格上给经销商很高的利润空间才能保持网络文学的“泡沫畅销”,而购买群体大多集中在中小学周围市场,份额相对来说非常不利,这种“畅销”在一定程度还以牺牲教育为代价,什么玄幻恐怖以及宿命颓废随着网络点击率的飙升也在所谓“网络伯乐”或者“星探”的调教下成了铅本文件。

有人说,这倒是好事,文学一下子从高雅的艺术形式变得和生活琐碎以及俗世冷暖贴得这么近,而且是前所未有的近。这也只是指的现在的博客文学以及热得烫手的博客书。不可一概而论。

客观的说,博客书属于网络文学,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和网络形影不离。它的生存土壤和养分都来源于网络资源。包括网络文学所认可的“点击率”。唯一不同的是,它的文字内容更具生活性和哲理性。因此现在还不能确定它是不是和其他网络文学一样被冷落的遭遇。

2、当代出书不够理性

当年钱钟书在美国国会大厦图书馆曾说过: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我不用去读的书。那时侯听这语气好象意味着还有其他书可以读,可是现在却经常听人说,“我怎么就找不到我所需要读的书呢”?这个感叹对现在的书业来说预示着一场相当大的危机,而可怕的是,好多书商和出版社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并不只在我们八十年代初出生人看的书不甚荒芜,连出版界一直关注和“专攻”的90年代的消费群体的书籍都存在多杂却不精的局面,一个学生要学习,每种学习方法都可以在个体特性的学生中奏效,而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而在我们现在的学习读物和工具书当中,很少有真正务实和渐进性的知识,教育改革,大概把出版社都改昏了头,小学生学英语不学音标也就算了,还推荐什么美国的《独立宣言》给小孩子看,还赫然标着“儿童读物”。简直笑死人。看来现在的小孩长大了都该起来闹革命了。

中国人对于童话的概念永远都只是停留在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层面上,这几年的童话市场也是良莠不齐,各种“色情童话”和“暴力童话”充斥其间,还不如政府每年在社区里贴的张贴画,给小孩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我们身边随时都可以看见许多如“蜡笔小星”一样的少年。

更让人头痛和憎恨的是中国书业严重的跟风和作秀。世纪初是“新概念”,后来就是“青春文学”、韩剧、性趣、玄幻恐怖到现在的博客书。每一次风景背后都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故出现,郭敬明一夜从作家成了主编,一书定终生,百万重金打造“少年神童”、美女作家、文学也娱乐,八卦也文学到最近的韩白之乱。不亦乱乎!

最近倒有了福音,有人接二连三要出书了,有人终于第一次出书了,有人“期待已久”的书就要签售了,一向以历史感著称的作家写起了“香水味”,这年头,总能让人感觉到新奇,就像今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说的那样,不说,不说能憋死!我要说的是,咋了?村头厕所又没纸了?

跳楼先生2006年4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