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那些捧茶杯的糗事

(2006-03-13 09:04:03)
写在前面:前几天,到超市去买些琐碎,却被一溜古色古香的茶坊吸引,心念着这北方人粗捍,也懂品茶啊,也不由得想起一些有关茶的往事来,瑟瑟然,却怎么着也是些人情世故,记忆倒也深刻.

家乡那些捧茶杯的糗事

茶,呵。在上海“吃茶”是件奢侈的事情,因为忙,因为钱,因为……

有些事情说上来,欲言又止,恐怕也不多见人感到新奇,因为有茶,咱可以来一些金萱,找个偏僻的农舍,最好有位佳人弹奏一曲。边品边谈……

老家农村,三山六水一分地的式样,怕是江边的人没这“福分”,老讥笑我们山里人叫“后山佬”。皖西南也产茶,而且大抵在山里,各家围上些山地,种上些,收获些就折腾掉,由于自己制作上采用爆晒收藏和生煮凉拌等原始方式,而且大抵是野外山茶,不好喝,泡出来的茶味涩而浓。想必我们常说的“粗茶淡饭”中的“粗茶”就是这般模样吧。辈老的称其“牛尿水”茶,黄得很。在没有钱买别地的茶叶时,“牛尿水”一般也会上到田间地头,干活累了的女人们在烈日下,“咕咚咕咚”着喝。

听母亲说,我4岁那年得了痢疾,好几个月,人面黄饥瘦,活象在太阳下晒厣了的茄子。后来自己扒拉着把父亲放在桌上的一杯温热“牛尿水”给灌了下去,可能是由于茶叶放多了起到了驱风的缘故,痢疾奇迹般地转好了,而且面色也渐渐有了生机,那以后,我再犯此类病症,母亲就到灶房煮一把茶叶,还放上些黑米,熬了一碗黑乎乎的茶叶水给我喝下,这类东西,就像喝中药,要一次性喝干净,不然容易吐,小些的时候,每次喝完,都能得到父亲做生意时特意买回来存放的糖粒,因此我似乎又有些期盼,稍感觉哪里不舒服,就朝母亲喊:“娘,喝黑水。”

“捧茶杯”大抵是我们那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一般都是些在外挣了钱回来或者在村里有头有脸能说得上话的人,从外面购得来一些有名气的货色,如靠我们近的就是黄山类的茶,“毛峰”喝不起,一般的也能撑得起脸面,拣上一小撮,小心翼翼地朝一个8块来钱的塑料透明杯子里一摔,冲上自家婆娘刚烧上来的开水,随着一缕青烟和那瞬及盖好盖子的“砰通”作响。一杯茶就这样应运而生。

农村串门有时候是因为没事憋得慌,东北人叫上哪家唠嗑去,有时候田塍上或者某个开坦点的地面上都能看见一群人捧着茶杯儿在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其实说的也大抵是些不入流的话,只是“捧茶杯”的不一样,由于身份的不同,总能在他们的人群中听到有关江泽民是“福泽人民”的国家大事。也包括些在外打工的风流趣事,大抵和普通百姓不一样,他们从不讨论犁耙锄头,也从不言及一亩地能产多少斤油菜,在他们眼里,这些都不是“正事”。该是婆娘们操心的事儿。

后来到了城里,早已忘却了那些有关茶的故事,倒是时常能见到不少风格迥然的茶馆,也进去过些许,最让我印象的当属在杭州时和友人一起以茶当酒、好不痛快的那家“泊来岛”。

朋友是舟山人,欢喜些文章字墨的雅致东西,脾气很好,却很自负,老是以“自古江南出才子”来刺激我的“窘迫”。时常没事就把我“Call”去“泊来岛”,醉生梦死。
杭州当属江南,南方人饮茶讲究雅、怡、和的饮茶习俗:茶叶冲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凉后),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与我国古老的“清净”传统思想相吻,这是茶的清饮之特点。我国江南的绿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闽粤一带的乌龙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属此列。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感慨似乎在品茶的境界里显得那样的怅然,“身在他乡为异客”的情愁伴以《高山流水》以及萨克斯激奋难眠的婉转曲,在茶的世界里洗刷着我的神经和我很难抑制的早已漂泊的情绪。虽然日益快餐式的生活占据了我大部分的生命,速溶茶、冰茶、液体茶以及各类袋泡茶扰乱了我们品茶的兴致,可是茶似乎天生就是拿来品的。那些渐渐绽放的叶儿,在水里翻滚着,冒着细小的泡儿,活泼而调皮地伸展开自己美丽的臂膀。讲述着无穷无尽的新鲜的或者古老的你或我的故事。

老板是个“清清汤汤(shangshang)”的杭州女人,长得细致,虽然是老板,却总是看她穿着青色或者黛色的旗袍,露出半个白皙的小腿儿,有种“小乔初嫁了”的错觉。朋友总是能想出很多办法逗这女人笑。笨拙的词句总是说的我晕头转脑。

去年,父亲托人给我带了些许家乡的土特产,我很幸喜地看到了老家的“牛尿水”茶,虽然不曾沾过,却分量庞大,我送与了这家茶馆的杭州女人,接过用编织袋装着的家乡粗茶时,女人笑着对我说:“这种茶煮着吃可以解毒、消食、清心、益思,上次药厂老板还来问过我有关货源的问题。”我听后似乎才明白,有些东西,看上去,粗俗淡薄,可一样可以各有用所。并下决心:今年春节,一定要捧一趟茶杯。

半夜,雨声点滴,金萱进口,思绪如流,像口古老井儿,像只沉重的钟儿,因为有茶,显得深沉,显得成熟,显得经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