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文雅尔】读书杂记:智者不辨、仁者不责、善者不评

(2022-06-21 13:32:12)

一本有热度的书籍,一段有温度的文字,告诉我们一个有热度和温度的道理。虽然我们永远不缺少道理,但往往在道理之外行动;虽然我们永远不缺少热度与温度,但往往在热度与温度之外相处;虽然我们永远不缺少热情与温情,但往往在热情与温情之外与亲近体己的人怒目而视。当我们对道理心生厌恶或厌于言及时,我们往往在道理之外我行我素,许多出轨的事在自以为什么道理都懂的情形之下发生了;许多有背常理的行在自以为什么道理都懂的情形之下出现了。于是,道理被什么都懂的人和事无情的抛弃了。人这一生只有没有走过的路,没有多余的道理。许许多多业有所成的人、功有所果的事,往往是循规蹈矩的结果。若以创新探索为名否定道理的存在,其结果是离创新成果欲远,换言之,所有创新探索都是遵循人伦事理的结果。 世间许多的矛盾与纷争,大都源自于口不择言。平庸的人,喜欢拿尖酸刻薄当本事,将口无遮拦当性格。而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懂得了慎言,他们不辩,不责,不评,活得通透。明人陈继儒之《小窗幽记》通过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等十二卷一千五百余则温文之言,从修身、养性、立言、立德、为学、致仕、立业、治家诸方面,通过清雅脱俗之文、格调超脱之意表达了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读来清爽宜人、温心沁肺。笔者又想起《文子》《过庭录》《曾国藩家书》等诸书美文,陡然生出与诸君分享之意,遂继三年前之话题【温文雅尔】与诸君分享,美其名曰智者不辩、仁者不责、善者不评求教于大家。 其一:智者不辩 《小窗幽记》中说:“辩不如讷,语不如默。”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能言善辩”来形容一个人才思敏捷,口齿伶俐。实际上,如果一个人遇事好争论,逢人辩输赢,即受不得半分委屈,又容不下一丝伤害,终究会令人敬而远之。有道是:真诚者寡言,虚伪者多辩。一个人行得端,坐得正,走得稳,毋需多辩,一切自在人心,时间自有分晓。 有位禅师,他曾独自在山中修行数十年。回到寺院后,依旧不住寮房,每晚到大殿的佛像前静坐念经。一天早课,寺中的监院突然发现,大殿功德箱内的钱款不翼而飞。一时间,钱款被盗的事情寺内人尽皆知。僧众们你一言我一语,不约而同地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禅师。毕竟,他不在寺中的这些年,一切安然无恙。面对闲言碎语,禅师始终心平气和,他照旧吃饭睡觉,到大殿内打坐念经,从未替自己辩解分毫。就这样过了七日,一直静默的住持揭开了谜底。原来,功德款根本没有丢失,而是住持想借此考验禅师,看看他在山中闭关清修的十多年,究竟历练到了怎样的境界。真相大白后,僧众们无不为禅师的沉静大气所叹服。 古人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真正的智者,从不活在别人的嘴里,只活在自己的心里。因为,自己的人生,只能靠自己来定义。有些事情,与人争辩,未必解释得清,针锋相对,只会自寻烦恼。有句话说得好:清白无需自证,是非自有天知。为人要有不较真的智慧;处世要有能受屈的成熟。人活一世,是非易生,口德难修,不如为而不争,清心养性。 其二:仁者不责 《文子》中讲:“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于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德行的人从不将目光停留在他人的错处,不将恶语戳进他人的心里,而是懂得躬身自省,宽恕他人。 文学家冯梦龙讲过一个故事:明朝江阴一带有个大户人家,家主人称夏翁。有一天,他乘船经过市桥,一个人在桥上往他的船上泼粪,粪便溅到了夏翁的衣服上。夏翁正想开口责骂,突然发现那人是旧相识。于是收起怒气,在心中思索:他为何无缘无故对自己泼粪?是不是自己得罪了他。回府之后,夏翁找来管家询问,管家翻查账本才发现,原来那人借了三十两银票,一直无力偿还,下人又催得太紧,他只得外出躲债,有家不敢回,这才借机报复。夏翁知道原委后,非常自责,他当下撕毁了契券,并告诫下人:“原本借他银两,是为了帮他渡日,现在反倒让人有家难回,是我们的不对,以后别再追债了。”乡亲们听说后,对夏翁的仁慈大加赞赏,夏翁在当地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过庭录》里说:“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世间的事皆有因果,倘有不尽人意,不过是各有前因。所以,责人先学会责己;恕己先懂得恕人。没有谁活得容易,表面的云淡风轻,背后何尝不是满腹心酸。半生走过,渐渐懂得:遇事少一分求全责备;遇人多一分宽容善良。 其三:善者不评 《小窗幽记》中说:“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人这一生,成败无关他人,悲喜关乎自己。未经他人事,莫评他人苦;未走他人路,不言他人过。 看过一个故事:在一辆飞驰的火车上,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望着窗外,兴奋地叫道:“爸爸快看,树居然在往后退!”父亲微笑地看着他,摸了摸他的脑袋。他们对面坐着一对年轻的夫妇,夫妇俩一路用鄙夷的眼光看着这位大男孩过于幼稚的举动。不一会儿,男孩又突然叫道:“爸爸,快看,云在和我们一起奔跑呢!”父亲再次摸了摸他的脑袋,温柔地问道:“是不是很有趣?”男孩用力地点点头。年轻夫妇看不下去了,对男孩父亲说:“你为什么不带儿子去找家好点的医院呢?他这个样子,很难不被人笑话。”男孩父亲笑着说:“看了,我们刚从医院回来,我儿子从出生时就看不见,今天是他第一天看见这个世界。”年轻夫妇顿时哑口无言。 有句话是这样说得:“未知全貌,不予置评。”这世间有太多你未经的坎坷,未见的辛酸。不了解全貌,不必评头论足,即使知道真相,也没必要指手画脚,这是予人的尊重,更是为人的善良。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明明一知半解,却喜欢以救世主的姿态,对你说三道四。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反而有损自己的修养。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写道:“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真正善良的人,遇事不声张,知人不评人,懂得谦虚谨慎,将心比心。 《格言联壁》中说:“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人生浮浮沉沉,顺境有时,坎坷有时。当我们慢慢的、慢慢的经历得多了,便会慢慢的、慢慢的发现沉默是真金,少言方为智慧。余生,愿我们都能守口守心,于人一份慈悲,于己一份修行。

【温文雅尔】读书杂记:智者不辨、仁者不责、善者不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