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吃空饷”的退钱之说能否服众?

标签:
道德观察记者观察社会社会热点事件评论文化新闻观察杂谈家庭职场 |

【导读】——据《新京报》报道称,关于重庆市万州区驻京联络处被指万州区前任区长的女儿李果吃空饷一事。日前,联络处一负责人表示,吃空饷是误会,被指吃空饷的李果,早就想把工资退还给联络处,只因受限于人在国外,一直无法返还工资。把吃空饷一事解释为李果在国外无法退钱,这也引起了其他几位举报人的不满,同时,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吃空饷”的退钱之说能否服众?
笔者从报道中了解到,谈到李果是如何吃空饷的问题时,联络处一负责人则表示,调李果到驻京联络处上班是经区常委会讨论过的,有正式手续。“李果刚调到驻京办时,她老公就出国留学了。目前她在国外陪老公读书,事前她也是请过假的”。
1月28日李果家把2年来从驻京联络处领的3万多元工资退回了单位的账户里。目前,李果的编制仍在万州区驻京联络处。
据万州区人事局办公室于2009年1月8日印发的,《关于李果同志工作调动的复函》(万州人调20091号)显示,“万州市人事局经研究同意,李果由重庆市国家税务总局调万州区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工作。”另一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核定审批表》则显示了李果调到联络处后的基本信息情况。职级是管理9级,工资类型为事业管理人员。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吃空饷”已成了一些地方机关事业单位的一个顽疾,不但编制被占、财政被吃,而且还严重败坏机关事业单位的风气,破坏社会公平,妨碍社会和谐。
“吃空饷”并不是某一地方的专利。有的公务员长期不上班,仍足额领取工资;有的已亡故多年,但家属或单位长期隐瞒不报,“死魂灵”继续领取工资或离退休费和补助;有的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一人领取双份工资;有的受到党政纪处分或司法处理后,工资待遇并没有及时进行相应调整等……
为此,有网友评论说,“吃空饷”已成了一些地方机关事业单位的一个顽疾,不但编制被占、财政被吃,而且还严重败坏机关事业单位的风气,破坏社会公平,妨碍社会和谐。近年来,治理“吃空饷”的新闻经常出现。究其原因,往往都是因为背后的水太深,抗不住打招呼、递条子、本人到单位哭闹纠缠。
所谓“吃空饷”,是指财政供养人员在编不在岗、死亡不注销、调出不下编、冒领虚报工资等,如此看来,要治理“吃空饷”现象,当务之急不是再另外制定什么措施和制度,最要紧的就是有关部门需要认真贯彻和执行现有的规章制度。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再多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摆设。
目前,网友陆志坚针对此事仍心存一些疑虑:一是对当事人的处理是否退钱了之?法律法规难道因区长就能网开一面?二是当事人是否回单位履职?倘若退了钱依然移居国外,谁又能保证其事后不会再吃上空饷呢?不痛不痒的处理,“权力饷”只会层出不穷。
领导子女“吃空饷”现象,这其实是各级政府、部门一个普遍使用的所谓的潜规则,可谓见怪不怪!笔者希望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坚决把相关人员清理出去,然后再来处理有关决策者。最后要做的就是要清查其它各级政府、部门,如有类似情况也必须做到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