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道德观察记者观察家庭社会热点事件评论文化新闻观察教育校园安全 |
【导读】—— 11月29日12时许,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41名学生受伤,其中:轻伤34人,重伤6人,病危1人。据初步调查:阿克苏市第五小学课间操时,学生下楼至楼梯口发生拥挤,前面的学生摔倒后引起踩踏。
2009年12月7日21时许湖南湘乡晚自习下课时发生学生踩踏事件,时隔不到一年,这种失序造成的悲剧竟然在我们新疆校园里重新上演,真是令人情何以堪。而仔细盘点一下这些年发生的校园踩踏事件,让人感觉这种事件似乎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世界的矿难,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来无比惊悸的梦魇。
不难想象,随着调查组的进一步深入调查,将浮出水面的事故调查结果公布于众,最后问责的砝码或许是撤掉教育局长、刑拘学校校长、冻结学校账户、按最高标准赔偿……
笔者记得,湖南湘乡育才中学的踩踏惨剧发生后,当地对于此次事件的处理算得上透明迅速,然而面对调查组随后发布的事故原因,却不免让人有如鲠在喉之感——竟将事故的直接原因归结为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反观事故当晚,包括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晚自习的值班教师,学校各级管理人员为何踪影全无?试想,当时如果有老师即便是稍稍提醒和疏导,悲剧并非不能避免。
新疆阿克苏第五小学的学生们下楼至楼梯口时发生拥挤,在教学楼二楼通往一楼狭窄的楼梯上,前面的学生摔倒后,后面的学生冲下楼梯引起踩踏,当时铁制的楼梯扶手被挤歪变形,造成学生被挤伤、摔伤,共有123名学生被送往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在育才中学踩踏事故中,我们既看不到“错时下楼”要求的落实,也寻不见维持秩序、进行疏导的教师身影,找不到预警机制、应急通道的蛛丝马迹。同样,在新疆校园踩踏实践中,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在责任心严重缺失的情况下,教育部的通知成了一纸空文。
新疆校园踩踏事件发生后,学校积极做好学生家长的疏导工作。及时向受伤学生家长讲明事故发生情况和地委、行署采取的具体措施,阿克苏市对每个受伤学生家庭都安排了两名干部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阿克苏市第五小学迅速组织教师同所有学生家长进行电话联系,讲明情况报平安,让没有受伤学生的家长放心。
新疆阿克苏地委、地区行署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受伤学生。抽调地区和农一师医疗专家组成专家救治组,对每一名入院学生进行诊断会诊,安排专门医生、专门病房、专门药械,对所有受伤学生进行4小时特殊治疗和护理。对伤情较重的学生已经联系自治区权威专家进行网上远程会诊,拿出治疗方案,全力以赴做好受伤学生特别是伤重学生的救治,医疗救治费用将统筹解决。
众所周知,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校园理应是孩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场所。学校哪怕存在一点细微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岂能容许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学生安全工作麻痹大意、置若罔闻?
从新疆的校园踩踏事件中看出,为了节省开支,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和管理人员,学校保卫机构受到削弱,有的甚至被撤销,安全工作的权责都不明确。这样一来,很难排查出校园安全隐患。
学校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监督不到位,由此导致部分学校的安全制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墙头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校园安全是一个特殊环境中的特殊问题。长期以来,涉及亿万师生安全、学校稳定、保障校园正常秩序的学校保卫工作无法可依,这与依法治校的要求不相适应。
学校缺乏对安全工作的超前预见性,没有重视安全隐患的存在,没有切实可行的预警措施;其次,学校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督查机制,有的甚至抱有侥幸心理,麻痹大意。学校安全工作没有纳入绩效管理,从而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了只重教育教学业绩,轻视甚至忽视安全的观念。
校园的悲剧已经造成,笔者希望不要将事故原因归结到这些原本应该绽放灿烂的笑脸上,我们所期待的是客观的调查、正确的结论、深刻的审视。同时,我们已经有了太多“前车之鉴”,也期盼这次惨剧可以让学校安全真正得到充分重视,给天真的孩子在学校中创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