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记者观察社会/纪实社会视点新闻观察道德观察时事评论事件评论 |
【新闻观察】
【核心提示】——“你们过分了,垃圾丢得满街都是!”7月9日中午,接班后清扫重庆市大渡口区翠华园路段49岁的环卫女工
“挨骂是家常便饭,莫名挨打一年也有五六起。”10日,大渡口区环卫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环卫工每天辛苦得很,工资又低,一个月才600多块钱。不知道那些人为啥子下得了手!”
——来源于《重庆晚报》
女孩向“城市美容师”发飙的深思
●高峰
2009年1月31日晚8时左右,山东省寿光市环卫局东区一队保洁员杨素英在圣城街学院路以东段值班时,有一陌生男子以“那边有酒瓶子,你去拾拾”为由,将其骗至建设银行与全福元家具中间小巷内,用砖头对杨素英进行殴打。后被人发现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经医生诊断:杨素英头部受重伤、右臂骨折。
2009年5月15日上午11时许,在武昌何家垅一路口,因嫌拖着环卫车横过马路的环卫工挡道,武汉市水务110联动车司机将这名环卫工暴打一顿。记者昨日下午获悉,当事司机已认错道歉,并赔付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1300元。据悉,被打的女环卫工名叫黄明玉,今年46岁,系武昌中南路环卫所职工,负责中南路片区的路面清扫工作。
据悉,目睹49岁的环卫女工
张素芬说,小女孩的父亲冯某后来出现在现场。众人劝他管管女儿,但冯某理都不理,直骂:“打得好,该打!”看到苏达会推开女儿,冯某走上去给了对方几拳。
“这人啷个当的父亲?人家环卫工这么辛苦,还要打别人,太欺负人了!”张素芬说,不少人对冯某纵容女儿的行为很是气愤,有群众当场拨打110报警。
接到报警,大渡口区公安分局春晖路派出所将苏达会和冯某父女带回调查。经过询问,小女孩只有13岁,还在读书。在派出所内,女孩照样破口大骂。
笔者认为,一个13的女孩,为了点小事,竟先用鞋底抽打环卫工人耳光,又用苹果击中环卫工人的眼部,再用板凳砸向环卫工人的头部,继而女孩的父亲冯某纵容女儿的行为:“打得好!”,这种行为实在为人所不耻。宽容、大度和礼让,是每个市民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环卫工人常常被比喻为‘城市美容师’,他们用劳动维护着一个城市的整洁,让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环卫工人被打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健康的社会意识。一些人由于有这样的意识,往往会对某些职业以及对从事该职业的人产生不尊重。要改变这种意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从法律的角度对环卫工人被打事件进行了分析,事件本身涉及到多种法律关系,但这些事件本身也是社会问题,是某些人对环卫工人的轻视造成的。在目前的情况下,让环卫工人进行自身维权还是有些困难的。要改变人们的社会意识,需要执法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就必须追究,不能仅仅以调解方式结案。如果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将让违法者认为违法成本很小,打了环卫工人也没什么关系,就难以对那些打人者起到震慑作用。
环卫工人被誉为“城市的美容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屡屡出现被打的遭遇,我们体会到的不仅是尴尬,更多的是痛楚,是愤怒。
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凄风冷雨,他们都要拖着车,拿着扫把在大街小巷清理污浊的垃圾,用他们一身的灰尘和疲惫换来城市的亮丽和整洁。当我们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出来走在洁净的街道上时,有多少人会想到环卫工人的艰辛付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征程中,我们理应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配合,让劳动者得到尊重,让社会多一些正气和美德。
现在全国各地已经吹响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号角,人人都在争做文明市民,但有些人依然我行我素。当他们的不文明举止被环卫工人劝阻时,他们不但不主动改正,还动手打人,实在令人气愤。看来,生活中的陋习一日不除,创建文明城市就无从谈起。
乱扔垃圾的陋习不仅污染了城市的环境,还增加了环卫工人的额外重担,并且容易滋生传染病源。要改变市民乱扔垃圾的坏习惯,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比如乱扔垃圾的陋习特别需要城管监察大队协作,尽快拿出具体得力的措施,对类似陋习的处罚力度绝不能手软,切实维护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提升襄樊人的文明素质。
其实,在每个城市市区每条街道甚至偏僻角落都设有垃圾箱,在你丢垃圾的时候,只要再向前一步,就完全能够将垃圾丢进箱内。然而,正是这一步之差,暴露出了我们不少市民文明养成不够、素质不高的缺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乱扔垃圾的陋习要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人人喊打,才有利于城市公共卫生,有利于市民的健康安全,也有助于人们公德心的建立。
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环境卫生更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城市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作为弱势群体的环卫工人,如何提升其地位,为其创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社会环境离不开公众的关注,也请公众给我们的这些“城市美容师”多一些尊重与关爱,共同营造一个真正的文明城市!我们也希望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姚兴英”、“雷艳保”、“魏治山”。
在此,笔者呼吁,社会各界要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特别是在创卫阶段,更应该支持和配合环卫工人的工作,从内心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