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霸”的浮出再次让中国人触目惊心
(2008-11-14 19:19:40)
标签:
社会/纪实杂谈蒙牛记者调查案件追踪社会视点新闻调查 |
“奶霸”的浮出再次让中国人触目惊心
●《中国周刊》记者/高峰
11月5日,蒙牛乳业唐山检验处李忠平在采样时,发现有一车原奶中混有“肉眼可见异物”,便在抽样瓶上进行了标注,判定此车牛奶“感官异物不合格”,予以拒收。据检验处工作人员介绍,当时,被拒收的运奶车的司机希望李忠平剔除此判定,但李忠平坚持不肯。在蒙牛乳业唐山检验处发生一起暴力事件,两名质检员遭到不明身份者暴力殴打,其中一人长时间昏迷。
当晚下班后,李忠平和张利伟走出公司大门不远处时,突然一辆小轿车在他们身边停下,车上冲下来5个人,手持棍棒,将两人截住,口中声称“让你们认识认识我”,然后对二人拳打脚踢。张利伟头部遭到重击昏倒在地,李忠平身上多处外伤,被送往医院后发现脊椎肋骨出现裂缝。
据了解,蒙牛在原奶收购过程中,除去三十多项的仪器检测,质检员的肉眼观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牛奶的色泽、油脂、灰尘等等,均是“感官异物”这一判类的组成部分。这次被判定“感官异物不合格”的原奶,就是质检员在容量为两吨的运奶车奶罐中发现了一点异物。
“这并不是第一次。”蒙牛乳业唐山检验处负责人表示,因为拒收有问题的原奶,蒙牛质检人员遭到恐吓、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她自己也“没能幸免”。
今年6月23日,唐山检验处工作人员刘兆辉发现有三个奶站当天交的原奶经过检查和复查均不合格,便拒绝接收,于是在厂区内遭到奶站人员当场殴打,致使住院治疗25天,左耳听力下降25分贝,至今听力未恢复。
据透露,之所以原奶质检员多次遭受暴力伤害,根源在于畸形的奶源供应链条中滋生出来的“奶霸”。事实上,这个现象由来已久,一位奶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奶霸现象”的形成有着很深的社会背景。
这是“三鹿事件”发生后,又一起牵连“奶质”新闻事件,这也是中国首例“奶霸”暴力事件,表面上看虽然是一起普通的治安事件,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一起中国奶业比“三鹿奶粉”更为严重的事件。
从“三鹿奶粉”问题到“蒙牛奶霸”事件,不得不让笔者产生对“三鹿奶粉”出现的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三鹿”质检人员的质检程序疏忽,而是在“质检程序”中有“奶霸”掌控着,也就是说,牛奶的合格与不合格不是奶业公司说的算,而是“奶霸”说的算。
首先,“奶霸”往往都是在当地有一定势力的人物,能够控制某一地区的奶源。企业为了在当地收奶,只能选择与其合作,因而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畸形的不平等关系中。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这些被“奶霸”控制的奶站一边以低价从奶农手中购奶,高价卖给企业,一边又经常拖延向奶农付款,甚至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在原奶中加入各种添加剂来“创收”。
更让中国人感到恐慌的事实就是不仅仅是“蒙牛”遭遇“奶霸”袭击,难道别的奶业公司就没有遇见过“奶霸”,这让人难以相信。除了“蒙牛”质检人员被“奶霸”暴力袭击后成为新闻,笔者几乎从各大新闻网站中未找到有关奶业企业质检人员因为“奶质”检查中出现牛奶问题拒绝验收“奶霸”的牛奶而发生的新闻。
从这一点上,笔者可以看出,“蒙牛奶霸”事件不是单一的,而是暴露除了奶业行业与“奶霸”之间的潜规则,那就是幕后的经济利益,目前,还有一些奶业公司仍然持有“沉默”状态,“事不关己,己不操心。”“蒙牛对原奶的要求,影响了这些人的利益,因此引发了一些报复性行为。”“奶霸”的浮出,不仅仅是殃及“蒙牛”,还殃及着中国人。让中国人又一次对自己的国家奶制品产生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