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科技:适马-Sigma18-35mmf/1.8DCHSM试用报告

(2013-12-21 17:10:32)
标签:

适马

18-35

f1.8

18-35mmf1.8dchsm

分类: 醒着
尽管我从来没有拥有与使用过适马的任何一件产品,但我还是非常高兴能在“色影无忌”网站获得适马这一支18-35f1.8镜头的试用机会。实际上,适马今年4月发布这支镜头的时候,我还是相当关注的,还在博客里发了一篇略表惊叹的短文。但是手头有17-55/2.8G和351.4G这两支焦段、用途类似的镜头,加之当时想将D7000换成全画幅系统,所以也没有产生过购买此头的欲望。当然,对一支拥有1.8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始终保持了很高的好奇心态。

镜头快递过来之后,却开始担心协议上要求提交的“不少于500字的试用报告”了。自08年入D80,也算玩了五年摄影,但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器材派,也不是一个文艺派,更不是一个技术派,充其量就是一个拿着傻大黑粗的135系统记录生活、满足自己的表达欲与表现欲的“生活中的人”而已。对于镜头MTF曲线、球差、色散、像差、非球面镜片等概念完全没有了解,对暗角、畸变、分辨率、紫边、眩光等指标也甚少关心。所以我大概是不会上三脚架测试暗角、畸变、不同光圈的表现,也不可能出一篇充满专业术语的试用报告的。我只能在试用的10天里,把Sigma18-35 F1.8作为D7000的挂机头,继续我的生活记录。

Sigma 18-35 F1.8 DCHSM应该是适马Art系列的第一支变焦镜。我相当喜欢此头的外观,金属感十足,很有几分蔡司味。变焦环与对焦环的设计是最让人满意的地方,变焦环阻尼略大却感觉不错(新的你懂的)。挂在D7000上即使不装遮光罩就已相当威猛。有一点要抱怨的是,分量太足,达到了810克,比17-55/2.8G还要重55克。

http://s10/mw690/001913fAgy6FavLRrAJb9&690
泛着绿色光泽的镀膜相当漂亮。(左上为17-55,右上为35 1.4G,下为适马18-35)

http://s3/mw690/001913fAgy6FavMCMUi52&690尼克尔17-55 2.8G、适马18-35 F1.8、和35 1.4G的尺寸比较。
适马18-35在没有装UV的情况下,已是三者最长,而镜身直径则略细于17-55(18-35滤镜尺寸为72mm,而17-55则为77mm)。

距离显示窗
适马18-35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28米,17-55/2.8G为0.36米,而35G则为0.3米。这使得18-35具有不错的近摄能力。

http://s9/mw690/001913fAgy6FavMs8Hed8&690
卡口细节

然后就上一些实拍的照片吧。展示的约40张照片中,全都是用D7000的JPG格式拍摄(优化校准模式为标准),除了缩图外,绝大多数都没有进行任何后期处理,少数几张因欠曝光而用拉高曲线的方法提亮(会在照片下方注明)。EXIF信息已标注在照片边缘,另外下载图片用软件也能看到EXIF信息,但有两张照片的EXIF信息莫名其妙的丢失了。

说来惭愧,这么多年了,还是只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过爆就减曝光补偿,欠曝就加。后期方面,我也一直没有长进。一般都塞光影魔术手里通过曲线与色阶弥补前期曝光不准确,偶尔用一下色彩平衡改变色调,遇到大光比环境,会用NX2的U点局部提亮。就这些了,呵,说自己是后期白痴也不为过。图层啊、蒙版啊什么的都不懂啊。 

另外,因为生活在一个文化贫瘠的三线城市,生活半径只有区区四五十公里,工作环境(小学教师)、社交障碍而不愿意扎堆等原因,我能拍摄的题材非常有限。 请各位谅解。

补充一点,大部分照片均使用了1.8的最大光圈拍摄,而对我来说,这支镜头的光圈全开的锐度与成像效果已经够好了。

这是镜头到手后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工作室外的铁线莲,中心锐度相当彪悍(下图为中心位置裁切),0.28米的最近对焦距离和1:4.3的放大比,使此头在某些情况下能客串微距镜头,前提是像素够高够裁切的话。
弱光下,1.8的光圈能够营造迷人的氛围,也基本能保证快门速度,当然如果相机的高感表现再好一些的话(D7000最高我只用到800,再往上我就用黑白了)……
(35端的视角)

其实也一直很想拍有故事、有人物的人文照片,怎奈胆小又不善言语,又不喜欢使用长焦,所以出去扫街拍回来的不是背影、就是空景。如果想拍人,那么我的学生们就是主要的被摄者了。
这一组学生照,均为1.8光圈全开所拍,不管是18端还是35端,成像的锐度与氛围感让我满意。

18端拍人像,即使是这样狭小的空间,也能将人整个收入画面。
哈,这是我校的勤杂工,水、电、木、管、钳、泥水、园艺……全知全能的大毛师傅。

35端光圈全开的面部特写,可以数毛。碎眼镜真有爱!

一组植物小品


扫街一组。拍摄地,即将被拆掉的金华小花园社区和铁路新村。拍摄时间下午3点~5点,虽为晴天,但雾霾严重,空气并不通透。

(此图拉了曲线提亮)

一组夜景、人造光。

结语:

适马-Sigma 18-35mm f/1.8 DC HSMART镜头,焦段非常“人文”,等效FX焦距27~52.5,涵盖28、35、50经典的人文焦段。加之全程全开可用的1.8大光圈,实为一支扫街利器——既有大光圈浅景深带来的迷人氛围,又有变焦的便利,弱光环境中更能体现其价值。而仅仅四千多的价格瞬间拔高了这支镜头的性价比。

不足之处,略重(当然这个特点也有人喜欢),略短(在某些场合,除非走过去,不然就拍不到主体的特写了,而并不是每个场合都允许你走过去,也不是每个精彩瞬间都会等你走过去)。

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冬季的雨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