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断章

(2008-08-25 00:00:10)
标签:

翘嘴鲌

浮标

铅坠

鲫鱼

徐静蕾

金华

杂谈

http://club.dvd288.com/attachments/IMG_2274_nEO_IMG_29ha1Cks3DL3.jpg

    从办公室朝窗外看,是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大抵是对面居民生火做饭或堆放杂物之用。然而棚顶的石棉瓦上,却不时有着另一番景致。只要是不落雪雨的下午,哪怕没有阳光,总有三四只猫儿在那小睡。真愿自己也是一只猫,品种无所谓,花的黑的虎纹的也罢。只想睡在它们身旁,脑袋尾巴盘成一团,过一个没有梦想没有忧烦的下午。

 

父亲起初是反对我养猫的。前年暑假和猫儿一同回了老家,就再没有带它回金华。暑假中猫儿交了相好,临盆在即,不方便带它回来。开学后没几个月,猫儿便博得了父亲的好感,并与之建立起坚固的友谊。我不清楚,生物学中是否有情感转嫁这样的名词,因为按母亲的说法,猫只是把与我之间的感情转移到了父亲身上。毕竟我俩个头一样,且都是男性。

 

养在没开猫洞的屋中的猫,是算不上猫的。好若养在水族箱里的鱼,像是一辈子碰不到水。顶多被鱼食撑死,死于缺氧已算得贞烈。死了也只是捞起给扔到垃圾筒里,连给其它鱼儿分食的机会也没有。我只花猫成年前一直被养在我的宿舍内,加上过道、楼梯,总共三道门,开猫洞工程量太大。所以整整一年中,它大概只见过我,和上房顶晒被褥的房东。

 

这种状况在把它带回老家后彻底改善。我执意要它出去混,抱它到外面,它缩着尾巴匍匐着跑回来。知道它早晚要出去,我们就在底楼厕所窗户留了条缝。待它花了两周考察整栋房子的地形,确定每件物品是敌是友,它便要扩张领地。从后来它身上扎着的草籽判断,活动范围大概方圆两公里。我一直很想给它戴上无线摄像头,看看小家伙最远到过哪。

http://club.dvd288.com/attachments/IMG_2308_nEO_IMG_pIf48S3uxgXr.jpg

 

此前它能捕捉的,只有蜻蜓和蝙蝠。到了老家,它很快把以前欠下的债加倍还了。抓到老鼠它是不屑食用的,若是麻雀,倒是能只吃剩双爪。哪怕猎获的只是蛾子,它也要放在二楼父母的卧房外,算是报功。但它要偷鱼,哪怕我们喂得再勤。哪家今天有鱼,它再清楚不过。叼回鲫鱼来也不吃,有时候偷四五斤重的鲢鳙,它没法叼着跳过窗户,就满身血水吓我们一跳,然后一直叫,引我们去窗底下看。我们都极担心它偷鱼时被打。

 

家猫的捕猎成功率、捕猎对象种类之多都列猫科动物之冠,所有器官都只为捕猎而进化。这也使得猫活得极累,熟睡时一丝响动也会触动它紧绷的神经。我和父亲都很爱看它捕鸟。前一秒还蜷在我们脚边打呼噜,下一秒已塌着脊背潜伏到了花圃中。它竭力使自己的身形低于地平线,进入弹跳射程后,只助跑两三步,已像箭一般窜出去。若是鸟儿飞起,它就把自己扔向空中,哪怕重重摔下来。

 

抓到麻雀我们不管,但抓到野鸽我是不会由它去的。庭院里野鸽很多,我很喜欢这些批着深灰色毛羽、身型健硕的鸟。大概是它们不及雀鸟敏捷,猫儿捕到它们的机会很多。也有发现太晚的时候——早上起来,羽毛落了一地,瓷砖上还有血迹,厨房里瓶罐倒了不少。一只中等大小的野鸽,哆嗦着躲在煤气炉后面,左翅淌血,尾羽已被拔尽。我荒了神,竟忘了给它包扎,捧它到小区路上,看它瘸着腿消失在视野中。这茬事,后悔至今。

 

我只花猫有固定的相好。发春季,偶尔能见到它几面。那是只长相凶恶的白猫,左前爪齐腕处断去,不知在哪场惨烈的战斗中失去——大概我只花猫便是看上这点。它整夜守在庭院里,见我们赶,它也只是用剩余的三只脚跳着跑到栅栏外,镇静地盯着我们。它成功地执行了复制自己基因的伟大任务:猫眯下了五窝仔,初步判断,都是它留的种。

 

下了猫仔,家里能乐上好久。母亲欢天喜地接下胎盘,准备拿给先前预定的亲戚。平日猫儿只吃猫粮不吃鱼,哺乳期却连碎鱼拌米饭也恨不得把碗啃了。幼猫在吃奶期间,排泄物都是由母猫舔干净,但待幼猫也开始吃食,家里的欢喜就被埋怨所盖过——母猫已不管幼猫的拉撒。满月后不久,埋怨又转化成不舍。先前联系好领养的家庭上门取猫,不消说,母猫一定和我一样讨厌这场景,我们当然不会让它瞧见。母亲嘴上说着客气话,心里一定溢着几份酸楚。我便祈祷那家会待它好。父母不会很快把幼猫派光,会把最后一只留较长时间,以缓母猫思子之情。母猫不确定三与四的差别,但却明白一与四的差距。它会一直楼上楼下找,持续几天……

 

猫儿好战。别家狗在家门前干架,它就来劲,随便找一个就发狠,死死钉在狗儿背上。小区里的狗半数被那利爪掴过巴掌,全怕了我家猫。这儿猫也不少,我只花猫也干过缺德事,把人家小猫赶上树,守在下面不让它下来。

 

它却偏偏又和那小猫同窝生的一只黑不溜丢黄不啦叽的丑猫交了好友。带它回家,吃自己的猫粮,然后蹲一旁满脸幸福地看着。母亲在冷天给猫铺了暖窝,却发现它不睡,抱它进去反而竖着毛呼呼地骂。再铺一个,睡两天又不肯了。后来才知道,全被那丑猫睡过,带了它的气味,我只花猫便不认窝。父母心疼三十四块一袋的猫粮,恨透这只猫,喂完食就把食盆藏在厨房。但一有疏忽,它准逮住吃个精光。母亲说要是那丑猫黏人也好,怎么一见人就跑,思想太坏了。

 

十二月的一个周末,我在家。下楼时发现那丑猫被我堵在客厅里出不来了。妈妈让我赶紧关好门,要抓住好好教训。我戴了厚手套,关紧门。它大概以为这回怕是要死在这里,发了疯似的跑,助跑后全力撞击玻璃门和窗子。我完全被它吓懵,看它撞了三个来回才发觉不能再让它撞了。把它撵到沙发后面,好容易才抓住它。它的鼻孔淌着血,不多,但那殷红依然夺目。这时我才发现,玻璃和窗帘上,都带了血迹。母亲也心疼了,象征性地打了几下骂了几句,就放它走。

 

我们以为它不会再回这个伤心地,但很快就回来了。后来去主人家打听,说他们已不要这猫,扔它到很远的地方,它又跑回来,但已不认主,他们唤它也不理。于是,我们合计着可以煮些碎鱼饭给它,流浪猫不挑食。

    心底里,我是很愿意在影院里从大银幕上看电影的,而不是坐在沙发上看碟。看电影是个挺私人的活动,但是影院中的“群体情绪”和“集体反应”又是光碟绝不能替代的。可我对金华的影院环境、服务、排片、观影氛围、乃至影迷都是很不满意的。

 

姜文那一代是看着《列宁在1918》长大的,我是玩着国产冒牌擎天柱,喊着“汽车人出发”长大的。变形金刚这个泊来物,不知在全地球多少孩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去年七月,变形金刚的真人版电影终于在全球上映,也理所当然地登陆中国。许多大城市的7080后们,纷纷提前展开了预热,温习动画、办玩具展,这些已经身陷生活的大孩子,一夜之间又变回挂着鼻涕的小破孩儿。

 

711日,《变形金刚》全国首映。我约上同学好友,挤破脑袋去影院朝圣。孩提时代手中的玩具、小屏幕上的英雄,此刻都投在四米多高的银幕上,几次想带领全场鼓掌致敬,却遗憾地遭到被前排几位大叔白眼。当汽车人首领完成变形,徐徐站起身来,用熟悉的中文说出“我是擎天柱”时,我再也没有忍住,激动的泪水转了几圈流淌在面颊上。我分明地看见,视野内几位和我同龄的男生,此刻,从椅背上直起身,肩膀抖动两下,或是用手捂着鼻子。

 

电影院卖爆米花是很有道理的。首先它成本低廉;其次它撑不死人;最重要的,吃的时候几乎没有噪音。显然,从饥荒状态下解放出来的国人,演变出了“吃火车”、“吃电影”的习俗。我见过把整一高压锅的鸡汤带到火车上和家人分食的,我更是屡屡“听着”观众带着葵花子看电影。

 

特意买了《投名状》下线前一天的票,期望能看个清净。但我没料想到的是,观众对贺岁片的热情、对贡献票房的觉悟——这最后一场,居然还是满座。看着开映后仍不断涌入的观众,我想这下完了。我猜想爱磕葵花子的人一定喜欢坐在我周围,因为这回我又被包围。后排两对男女在关灯后立刻开始磕葵花子。中年那一对每磕几十颗,就要夸张地拍掉手上的碎屑,像是大声鼓掌。但他们磕得很快,这点我已很庆幸,没记错的话,他们是在旁青云率军攻下苏州那场戏中磕完的,因为我听到了塑料袋落地的声音。年青那一对则实在让我无法忍受,磕得速度非常均匀,似乎来前计算过影片时间与葵花子数量。而且还是俩话唠,好象是故意趴在我耳根上说似的:“他可真坏”……“就这么死了?”……“快!快!注意后面”。

 

终于,他们说出了绝对让我忍无可忍的评论。徐静蕾饰演的莲生出场,一个面部特写(其实我也看见了灰黄的脸色和略显粗大的毛孔)。后排那位“芭比”惋惜地说,“怎么找这么老的女人来演,真难看。应该让刘逸菲呀、黄奕这些年轻的明星来演啊”。我一项是思路活跃却不善表达(说到底是没胆),脑袋撞了下前排的座椅,忿忿地继续看下去。怕是我初中那位仁兄(以前去他家,发现他钱包里夹着徐静蕾玉照,上书八个小字:考上清华再来娶你)听见了该如何。其实我很喜欢老徐,身材长相气质言谈举止均是我喜欢的一型,姑娘导的《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也都很好。

 

观看之前已获悉除了一些镜头被删剪,片中还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在广电总局的要求下被“篡改”了。原始版本中,赵二虎在攻城后庆功,与士兵高声大喊:“抢钱!抢粮!抢娘们!”。这句口号很“好”,你要鼓动一帮刚刚穿上军装的土匪,这么喊合情合理,要不就没了匪气。而大陆公映版被生硬地改成“抢钱!抢粮!抢地盘!”,这城都打下来了,还抢啥子地盘哟……实在是佩服,以前剪两到也就算了,现在连配音都能改。那一瞬间,我也不知打哪来的勇气,扯着喉咙喊出了原版台词。

 

回家后上论坛发点评论,读到了一个看过港版的影迷的帖子:全片修改、删节超过了二十余处。其中交代“投名状”含义的几场戏被剪了个精光。幸好我观片前做了功课,知道“投名状”就是结拜前下山杀个陌生人,把人头拎回来,以此来防止兄弟背叛。怪不得散场后一直听有人在问“投名状到底是什么?”另外,原版中对庞青云的描述是其为一有抱负,愿为天下苍生打拼的英雄;而经过广电总局删改的版本,却倾向于把庞描述为城府极深,为取私人利益甚至连兄弟皆可牺牲的奸雄。原来,我们看的完全是另一部电影。

 

太监版电影,我个人是抵制的。《色|戒》剪掉了十几分钟,影院前的横幅居然还有脸以“激情”作宣传。

 

就这么滴,打消了为冯小刚贡献票房的愿望。还是躲家里没日没夜看碟的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