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积淀校园文化底蕴的若干建议

标签:
球门草皮文化底蕴校园文化墙画日韩杂谈 |
http://club.dvd288.com/attachments/10_a6Bt9ls7ZQRq.jpg
对积淀校园文化底蕴的若干建议
方 磊
彩色的、跳跃的墙
让孩子们亲手装饰自己学习、玩耍的场所,这个念头在我脑中由来已久。在很多涉及儿童、教育与学校的影视资料中,我都见过西方、日韩等国的小学校舍的楼梯间、走廊、校园围墙上,成片成片的全是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墙画,色彩艳丽、主题生动,充满了跳跃的童趣。
去年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我就留意过学校里适合开辟作墙画的地方。因为楼梯、走廊都贴了瓷砖,看来看去,没有瓷砖、又适合孩子作画的地方都集中在门厅:两根粗大的柱子,还有目前流动图书借阅站的那面墙(空余的墙壁尚算宽敞)。想象起来,那两根色彩斑斓、绘满稚嫩笔触的柱子,还有那面可爱的、跳跃着的白墙,一定会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往远处想,还可留若干块空地,让日韩方来访的小朋友们留下自己的字画,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吧。
费用方面,由于从未有过这方面经验,我无法估算。先用广告色作画,之后再用清漆封涂,应该不会花费太多。另外,二至三年更新一次也较为妥帖。孩子三、四年级时留下自己的画迹,陪伴他们毕业,这时再让三、四年级的孩子重画。
身边的乡野种植园
遗失的球门
直到那年暑假,咬着牙买了双专业级的足球鞋,兴冲冲地跑到操场上试鞋,却完全呆住了——一台面目狰狞的挖土机,铿铿锵锵地把草皮都挖掉。你会明白,对一个热爱足球的、尚能蹲跑蹦跳的青年来说,那片草坪有着多么伟大、崇高的意义。带我们学校的四人足球队到江滨小学参加比赛,看到那草皮,真想上去打两个滚啊。
尽管没有草皮,也没有球门,但几乎每个下午,我都会带足球到食堂前那块较宽敞的塑胶跑道上去,因为那里总有五年级的一群男孩子在等我。我们把猿梯和围墙边的两棵树当球门,忘却一切,完全沉浸在足球赐予我们的无限快乐中。
亚洲足球的先驱,我们的邻国——日本,之所以能领跑亚洲,与他们所实行的基础足球教育、普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曾在《足球之夜》介绍过一位老人:1954年,20岁的崛田哲二来到清水市的江尾小学担任体育老师,他在课余时间教会了很多孩子踢球。从此在这里埋下了足球的种子,八年之豪,日本文部省开始把足球列入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为普及足球奠定了基础。南美、欧洲诸豪教晓我们,校园、街头,从来都是巨星们诞生的摇篮。
我们没有这样的教师资源,也自然无法豪言足球从娃娃抓起,塑胶球场也不可能抠掉谱草皮。但我们可以花一点钱,用钢管焊两个小比例活动球门,需要时抬出来,不用时则可以放置在新食堂楼里。这个愿望,我早已与体育组表达过多次。目前四人制足球的球门标准尺寸为高1.8米,宽2.2米,球网考虑到会被雨水腐蚀,可采用金属丝网材料。
有了球门,孩子们的足球热情一定会被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不定十五年后,就有我们这儿毕业的孩子穿上国家队的战袍呢!这个愿望,恳求校方早日实现,我和所有喜爱足球的孩子们,说一声:谢谢啦!
2008年 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