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明清瓷器 |
宣德、成化年间,景德镇的艺人在宋代黑釉的基础上发展乌金釉,但当时烧成极不稳定,也不流行。
黑釉原料因釉料主要取自景德镇附近所产的乌金土,故又名“乌金釉” ,以三氧化二铁(Fe2O3)为呈色剂,配合适量的二氧化锰(MnO2)和氧化钴(CoO),生坯挂釉,以高温烧成。
由景德镇窑工采用含13.4%三氧化二铁的釉料经过还原焰氛围烧制而成,釉料中还含有钴和锰,发色中钴发蓝色,氧化铁还原后发金星斑点结晶。
清代康熙时,乌金釉精制于督陶官臧应选,雍正、乾隆年间,唐英亲手参与了工艺制作,仿制了乌金釉等产品。
清雍正时景德镇窑督陶官唐英所着《陶成纪事》中提到:“新制仿乌金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二种。”
这件瓷器是我们自己的藏品,断代为雍正依据:底足漏胎处可以看见是明砂高岭土的“糯米胎”釉面有“橘皮纹”,明清时期有橘皮纹的瓷器只有宣德和雍正年间。乌金釉瓷器是稀罕玩意儿,釉面的金星斑点很难仿。
参考资料:
下图是景德镇窑址出土乌金釉碗
下图是大英博物馆乌金釉盘
下面的雍正乌金釉碗很有名气,可能是窑变以后,色彩丰富。
下图是故宫博物院藏品
前一篇:金代钧窑天青釉红斑碗
后一篇:北宋汝窑胎体上的环状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