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2020-06-23 00:17: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艾叶绿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艾绿”这个称谓,源自于南宋福州知府梁克家 与福州通判陈傅良 等编篡的《三山志》,《三山志》淳熙九年(1182)成书,书中说:“(寿山石)洁净如玉,大者可一、二尺,柔而易攻,盖珉类也。五花石坑,相距十数里。红者、绀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

    明代布政史福建人谢在杭《小草斋集》中首评“艾绿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惟艾叶绿为第一”。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高兆《观石录》“明崇祯末,有布政谢在杭尝称寿山石甚美,堪饰什器。其品以艾叶绿为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然未之见也。”

清代郑杰《闽中录》中也称“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

陈子奋《寿山石小志》记载:“艾叶绿,又名艾绿,清时已绝产。明谢在杭品之为寿山第一,爱其明媚也。”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要想了解寿山艾叶绿,我们需要了解晚明清初文人的审美取向。

明末清初的许多文人喜欢问情山水,生活精致,闲暇时间喜欢抚琴、下棋、书法、观画、观赏奇石、参与制作家具等,这是当时文人惰政的表现。甚至于明代天启皇帝,也喜欢亲手制作家具。

明晚期文震亨《长物志》是期中典型之作。《长物志》(明)文震亨著,书成于崇祯七年(1621),共十二卷,分别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塌、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

他的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祖父文彭是国子监博士;父亲文元发当过最大的官是卫辉府同知;兄长文震孟是天启二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文震亨《长物志》在他的书中,描述了晚明士人中式高雅的生活。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长物志》笔筒章节:

“湘竹、栟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忌八菱花式。陶者有古白定竹节者,最贵,然艰得大者。冬青磁细花及宣窑者,俱可用,又有鼓样中有孔插笔及墨者,虽旧物,亦不雅观。”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长物志》印章章节:

“以青田石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者为雅。然古人实不重此,五金、牙、玊、水晶、木、石皆可为之,惟陶印则断不可用,即官、哥、冬、青等窑,皆非雅器也。古鏒金、镀金、细错金银、商金、青緑、金玉、玛瑙等印,篆刻精古,钮式竒巧者,皆当多蓄,以供赏鉴。印池以官、哥窑方者为贵,定窑及八角、委角者次之,青花白地、有盖、长样俱俗。近做周身连盖滚螭白玉印池,虽工緻絶伦,然不入品。所见有三代玉方池,内外土锈血侵,不知何用,令以为印池,甚古,然不宜日用,仅可备文具一种。图书匣以豆瓣楠、赤水、椤为之,方样套盖,不则退光素漆者亦可用,他如剔漆、填漆、紫檀镶嵌古玉、及毛竹、攅竹者,俱不雅观。”

“青田石,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者,为雅。”这一句描述的可是青田石中的极品“灯光冻”啊!

他们喜欢的物件雅致、精致、罕见!清新脱俗。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揭开寿山艾叶绿的神秘面纱之一邓石如寿山艾叶绿印章

邓石如原名琰,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时翁方纲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门,为之。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登门求识面。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钱坫与世臣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曰:“此非少温(李阳冰)不能作,世间岂有此人耶?”少尝客江宁梅鏐家,得纵观秦、汉以来金石善本,每种临摹各百本。曹文填称其四体书皆为清朝第一。工刻印,出入秦、汉,而自成一家,世称邓派。[2] 出生于寒门,祖、父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邓石如九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17岁时就开始了靠写字、刻印谋生的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己说:“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邓石如30岁左右时,在安徽寿县结识了循理书院的主讲梁巘,又经梁巘介绍至江宁,成为举人梅镠的座上客。邓石如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植六月入京都,邀其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