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玉器 |
六朝瑞兽玉耳鼠
这只瑞兽的特征:
1、弓背,2、眼角较长,上挑,水滴眼珠,丹凤眼。3、上半身躯干上的云纹有两汉遗风。4、玉器下半部雕刻的是什么?不是爪,不是蹄,也不是翅膀。
多次查阅两汉南北朝的玉器资料,前三点吻合那个时候特征,第4点百思不得其解,没有搞清楚。
直到今天,查阅古代神兽,无意间翻阅到“耳鼠”,终于考证出答案。晋代大学问家郭璞
中国先秦百科全书《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着“耳鼠”,清代嘉庆年间学者郝懿行考证“鼯鼠”即“耳鼠”。
特征:头部像兔子,头宽、眼大、耳廓发达直立,麋鹿身体毛发一样的颜色,黄褐色或红褐色。前后肢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以其尾飞”。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抽丝剥茧,发现复原。”收藏的乐趣,并不止于挣钱,更在于琢磨研究。弄明白一些事情原委,也是一种精神消费。
参考资料:
一、中国先秦百科全书《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ch)柏,其草多韭薤(xiè),多丹雘(huò)。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兔tù)首麋身,其音如獆(háo)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踩(ci),又可以御百毒。”
晋
郭璞注:“踩,大腹也,音采。”“或作髥飞。”
清嘉庆年间学者郝懿行(1757年8月20日——1825年3月25日)
二、鼯鼠,俗称大飞鼠、飞虎,我国主要有4
三、馆藏南北朝瑞兽
玉辟邪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通体变黑,局部显露原来的白玉质。辟邪为圆雕,昂首挺胸,张口露齿,腹有羽翅,呈半卧状。辟邪三腿一尾,皆有残缺;腹部阴刻楷书清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称:“茂陵万里求天马,既得作歌纪瑞文。看有角为奇弗偶,历无皁至镐和汾。肖形刻玉太乙贶,阅也出邙长乐群。漫议水银浸鲜据,汉家常用有前闻。”末署“乙巳次辛”。诗首名“咏汉玉天马”,据此可知此器原误名为“天马”,最晚于清乾隆时出土并进入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