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明清瓷器 |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壁施淡茄皮紫色釉。腹部暗刻二云龙赶珠纹。圈足墙外暗刻回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代茄皮紫釉以呈色黑紫的深茄皮紫釉较多,淡茄皮紫釉较少见。此碗即属于后者,且釉色纯正,刻花生动,弥足珍贵。
这个是带茄皮紫和孔雀蓝釉龙纹盘,万历,故宫博物院藏
蓝浦《景德镇瓷录》卷三载:“紫色釉,黑铅粉末加石子青、石末合成。”可知,紫釉的主要着色剂应为锰,釉料中的铁、钴起调色作用,经800-850度烧成。颜色似茄皮,故又称“茄皮紫釉”。
茄皮紫釉亦称「茄紫釉」。按呈色深浅,可分为「深茄紫釉」和「淡茄紫釉」两种。深者呈黑紫色,如熟透之茄皮色;淡者呈淡紫色,似未熟透之茄皮色。茄皮紫釉属于以氧化锰(MnO2)为主要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因一般使用浇釉法施釉,故亦称「浇紫釉」。
其实,茄皮紫使用的是和霁蓝釉一样的钴土矿配釉而成的高温色釉。今天,依然用一种江西产的叫做“叫珠料”的土青作为茄皮紫釉的主要原料。叫珠料产于江西吉安、上高诸县,本来是画青花所用的青料,但氧化钴的含量很低,青花发色不好。上等料氧化钴的含量也仅有O.8-1.5%之间,而氧化锰的含量却往往超过20%,所以在云南珠明料和浙料被发现后,很快就没人用来画青花了。这种青料实则是锰矿。氧化钴不过是锰矿中的杂质。而茄皮紫刚好是氧化锰在高温下的发色。我们平常所说的青花色艳,蓝中泛紫,其实这个紫就是因为青料里含氧化锰的缘故,所以发紫,并不是氧化钴的呈色。对元代文物和永宣文物进口苏勃泥青和苏麻离青的研究表明,苏料中氧化钴含量极高,氧化锰含量极低,氧化铁含量更高。一般氧化钴为10%,氧化铁为40%以上,氧化锰只有不到1%的含量。这和国产青料氧化锰动辄20%,氧化钴仅有不到2%的成分是炯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