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介绍国外的两种职业教育思想

(2011-03-04 13:58:48)
标签:

福斯特

非洲

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

巴洛夫

杂谈

分类: 职业教育

 20世纪60年代起,在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上有两种流派或两种职业教育思想:一种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巴洛夫(thomasBalogh)为代表的60年代的主流派,{三张大力发展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大办职业学校。并对传统的普通学校进行职业化改造,主张在普通中学设置职业课程,以实现多元化的教育计划。

巴洛夫在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非洲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后,发表了一系列的评论文章,如《非洲需要什么样的学校》、《非洲的大灾难》(Catastrophe in Africa),提出,一套非洲国家发展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巴洛夫认为,现行非洲教育阻碍了乡村发展,由于重学术的正规学校轻视农村实践,不培养农业人才,所以学校应对学生离乡村去城镇负主要责任;鉴于非洲人口的80%~95%靠农业生存,因此,非洲教育的根本需求是大规模地发展各级学校中的技术教育和农业教育计划。世界银行赞同这一主张,当时大多数国家采纳r巴洛夫与世界银行的主张。一些发达国家一般采用了普通教育职业化、中学综合化的战略,在普通中学渗入职教因素,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学校。中国当前采用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60年代世界各国采用的教育战略是基本相同的。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另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界最有影响的福斯特(1)hlip JFostei-)。针对巴洛夫的主流派理论,福斯特经过多年研究,发表了《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引发了长达14世纪的教育论战,其中许多观点成了当今世界银行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的核心。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思想由60年代的非主流派演变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的要点是:(1)职业教育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和需求为出发点。福斯特研究了加纳的教育,发现三种有趣的现象:第一,接受普通教育的毕业生要比职业教育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第二,接受普通教育的毕业生要比职业教育毕业生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第三,在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中,许多人选择了与所培训专业无关的工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在当时加纳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社会对文职人员的需求量大于技术人员,高薪公营部门更喜欢普通教育毕业生。由此,福斯特得出结论: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2)职业教育评价应注意“技术浪费”。福斯特注意到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倡导者批评人们轻视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毕业生常常找不到与受训练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出现职业敷育中的“技术浪费”。其原因有三:一是这类受训的技术人才是就业市场不需要的人才;二是市场需要这类人才,但受训者者被安排在与受训专业不相干的职位上;三是市场需要为尖人才,由于职业前景和报酬上的原因,受训者不选与培曾姨田的职业。技术浪费是与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教育资源的本意相违背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3)职业化的学校课程既不能决定学生的职业志愿,也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巴洛夫曾把尼日利亚发生的就业危机归因于学术性的学校教育,使大批农村学生产生不实际的就业期望,毕业后涌入城市找理想工作,结果加入城市失业大军。福斯特不同意巴洛夫的推断,认为问题并非那么简单,那种推断实际上是一种“谬误”。福斯特认为:学生的职业志愿更多地由个人对经济交换部门的就业机会的看法决定。学校课程与学生的选择并无多大的联系,与学生职业志愿影响有限,决定学生职业志愿的因素不在校内,而在校外。失业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学校课程上的缺陷,而是由劳动力市场实际需求决定的,教育发展应建立在需求之上而非供给之上。(4)简单预测的“人力规划”不能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依据。首先,福斯特认为,人才预测的准确性值得怀疑;其次,他对人力规划后果表示担忧,因为人力培训计划往往脱离经济中就业机会的实际结构,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因此,福斯特反对脱离市场和由政府所做的大规模“人力规划”,鼓励与实际发展密切相关的小规模的职业培训计划。(5)职业学校存在谬误。

首先,福斯特认为,职业教育倡导者与学生期望有很大差异。职业学校学生通常是被学术性学校筛选下来的“二等生”,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甘心放弃升学机会,在思想上根本没有打算把职业教育课程看做是就业的终结课程,相反把职业课程作为进入高校技术专业深造的“奠基石”。其次,职业学校课程本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职业培训应与现实职业工作情景相关,但职业学校往往做不到这一点。第三,职业学校学制较长,难以对劳动力市场变化作出迅速而灵活的反应。(6)职业教育的重点是非正规的在职培训。企业本位的职业教育优于学校本位的教育,发展企业本位的职业培训比职业学校更加经济,更少浪费。(7)倡导“产学合作”的办学形式。福斯特认为,职业学校的教育也常脱离工作发展实际需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中、低级人才培养上走“产学合作”的道路。(8)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福斯特与巴洛夫之间的一个重大分歧是如何看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巴洛夫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看成是“替代关系”,而福斯特认为是一种“互补关系”。福斯特指出,成功的职业教育需要成功的普通教育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职业培训。学校在职教方面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有效地继续其后来的职业教育。(9)反对普通教育职业化。巴洛夫认为职业教育要扩展,除了大力发展职业学校外,还可在正规学校内增设职业课程达到职业化的目的。福斯特不赞成这种观点,反对学校本位职业教育。(10)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农业教育的对象是农民而非学生,农村职教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推广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农村职教必须注意农民求知的积极性,学校教育在农村发展中作用有限。

福斯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主流派,但在60年代却是非主流派。中国必须分析福斯特和巴洛夫的职业教育思想适用的教育环境,取其精华,审时度势,加以运用。(根据吕育康著《职业教育新论》和石伟平著《我国当前职教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编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