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于是,西藏,我来了,我们来了.
坐火车到西藏,需要四十多个小时.漫长的旅途,除了令人恐怖的高原反应,还有沿线的风光吸引着我们,我们选择了火车进,飞机出.
从长沙上火车,同车的都是同路人,目标西藏.不时会有亢奋的歌声此起彼伏,一起唱和.
坐着火车去拉萨
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
去看那最美丽的格桑花呀
盛开在雪山下
而窗外,风光次弟展开.长江以南河湖交织的田园风光,渐渐消失在身后.夜色苍茫,睡梦中穿过华北平原.一觉醒来,火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映入眼帘的是黄土高坡,山卯山梁.作为生活在山区的人.看惯了群山万壑青山如画,听惯了流水潺潺.传说中的过去,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就有了家乡自己的一种文化:山歌――哎呀勒.黄土高坡,也一样.只是它的山基本上不能叫山,而是山梁,或者山岗,山上没有什么树木,山沟也见不着河流与小溪,给人干燥荒芜的感觉.从这山梁到那山岗,虽然目光可及,却是深沟深壑纵横,走起来并不容易.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方土地,会有信天游.
我低头
向山沟
追逐流逝的岁月
风沙茫茫满山谷
不见我的童年
我抬头
向青天
搜寻远去的从前
白云悠悠尽情地游
什么都没改变
同行的朋友中,有一位地理老师,还有一位精通园艺的老板.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地质变化的特点,一路不同的植物叫什么名字.我们除了拿相机,对窗外的美景不停地拍,不时地赞叹,耳旁还有他们源源不断送过来的知识盛宴.很难相信,黄土高原居然是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高压气流,经过几百万年搬运而成.”搬运”两个多么生动的形容词,如此宽广巨大的黄土高原能够”搬运”,可见,愚公移山并不是不可能的神话.只要有时间,绳锯木断,滴水穿石,沧海就一定能够变成桑田啊.
车到西宁,我们换上了有氧列车.向青藏高原出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开始向我们展示另一幅画卷.记得读书的时候,老师说过,青藏高原是绝对海拔高,相对海拔低.那时候,囫囵吞枣,不明白什么是绝对与相对.现在亲临青藏高原终于明白,原来,所谓的绝对是针对海平面,所谓的相对是指青藏高原的山与它的平地,高度差并不大.偶然见到的高山,都是雪山.或许正因为这样,雪山大都成为了青藏高原上的神山.
一路而行,天空越来越明朗,蓝天是那么地蓝,白云是那么地白.它们或交织,或点缀,或浓墨重彩,或蜻蜓点水.蓝天白云之下,美丽的青海湖边,盛开的油菜花一片金黄,金色的波浪,在我们的视线中翻涌.措纳湖蓝得如梦,平静如镜,像美丽的少女,站在路旁,挥着蓝色的哈达,迎接着来自远方的客人.一望无垠的,是可可西里,我们似乎是远行的游子,离开了母亲好久好久,终于,在这么一个日子,坐上这么一列火车,行驶在这么一条天路上,母亲可可西里用她温暖宽广的怀抱,接纳着我们.
青藏高原的夜晚,比内地要来得晚些,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还挂在天上.远处的牦牛和羊群,静静的吃草,牧羊犬在一边欢乐地流连.在这美丽的可可西里,我们专注地搜索着窗外,期待着那令人兴奋的时刻到来,――藏羚羊,藏羚羊,藏羚羊.有人欢呼起来,大家一下子挤到车窗口,搜寻着只在电视和图画中看到的尤物,藏羚羊.我没有看到藏羚羊,眼中只有无边的可可西里,和可可西里的夜色,扑天盖地而来,一夜好梦.
火车在夜幕降临中,静静而坚毅地向唐古拉山口爬行,唐古拉山口,海拔5000多米,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同行的朋友,美女唐,美女邬和帅哥老板付开始有高原反应了.头痛,胸闷,嘴唇发紫,鼻腔感觉干燥.高原反应原来是这样的呀.我们不禁有点担心起来,隔壁车厢一位年轻小伙子送来药片,吃后,他们静静地躺在床上休息,第二天居然什么事都没有,在以后的日子,帅哥付老板吃饭时,还兴致勃勃地要喝酒,唐和邬以雪山作背景拍照时,竟然还可以跳起来.
我见过高山上的日出,那是日出苍山,云海与山峰簇拥;也见过海上的日出.当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如温柔的笑脸.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地醒来,等待着看高原上的那一轮日出,却是另一番景象.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当太阳升起,地平线的壮观,一览无余.原来太阳是从平地上升起的呀!原来白云是追逐着太阳去的呀!原来这才是地平线上的背影呀!!!
火车在青藏高原上奔驰,目光流连着一路的风光,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思绪中突然明白青藏铁路为什么叫天路!作为世界第三极,冻土层层叠叠,高海拔下,是含氧稀少的空气.建设者要付出多大的智慧甚至牺牲,才能够有今天巨龙的翻山越岭,才能够有我们今天,一路领略的高原风光.
我突然觉得,在青藏高原上穿行,看到的风景不是风景,而是丰碑,是建设者排除万难的奉献史诗,让我们神圣地捧读着,热血澎湃,精神抖擞地奔向目的地:拉萨,
通往天堂的路太难
终于盼来啊
这条天路
象巨龙飞在高原上
穿过草原啊
越过山川
载着梦想和吉祥
幸福的歌啊一路的唱
唱到了唐古拉山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
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
盛开在雪山下
跳起那热烈的雪山朗玛
喝下那最香浓的青稞酒呀
醉在神话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