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绿龙池忙·归途
标签:
驴友徒步小路野菜路标 |
分类: 山水之间 |
春绿龙池忙·归途

往回走,这时一点半。眼哥确定,这路确实是他们去年高点回撤的路,那次与我们相遇应该在下边。我们向椰树通报了下撤。椰树说,我们下撤经过时叫他们一声。果然,眼哥记得对,一路回撤了好一段,才看到椰树几位的位置。果然,这山上高大的树木,真与我印象中一样。只是奇怪,刚才路过时,为什么没看到这里满山包的大树呢?

眼哥看到他们在继续,马上也过去顺手再扯些。我也跟过去,还没到达他们所在的高位,半腰就发现大量的鹿耳韭,既多又大,比刚才那地方强多了。他们在坡上,我也不上去了,就在山腰就地取材。不一会,眼哥催起了下撤。这才一点五十。我回家后把两处摘的分别称了一下,各有半斤。可见这里短时间采摘就胜过了刚才长时间的收获。

一招呼,憨哥哥、阿信、椰树,都一起往回走。这里,还有大鹅群的以雪芽菜为主继续采,我们群的大多已经回撤。走了一段,到了路上雪芽菜多的地方,憨哥哥三人留下继续采。他们说,打算坐车下去。不过,他们是走上来的。我对雪芽菜是尝鲜就可以,所以不再多采。准备离开时,两点一刻,就看见一个驴友背着一特大塑料袋退下来了。

她说,她是阳光群的,上山时跟着跑团的走了一段,没看到我们的路标后、又没看到我们的人,所以没有再往天台山走;看时间晚了,就回撤了;还一直担心落最后。遇到我们,她放心了。听她一说,我觉得奇怪,跑团的没走这个方向嘛!那可能是跑团前锋走后,跑团后面的有人走错路,跟我们路标走这边来了?
她背的一大袋雪芽菜确实太多,挂在登山包后面,不能平衡,这时吊在左肩后面。她几次停下来矫正,但这袋子走几步就又偏到左边。她也挺能背,说几次走A线,15公里没有问题。但她一次让我帮她肩头调整时,发现背包左边背带与背包已经开始脱线了。我问她网名,她说威尼斯商人。我先没听清,以为是什么山人,结果是商人。

我笑说,你这商人背这么多雪芽菜压烂背包,有些亏本了!她说,给朋友带的,只有坚持了!路上,超过两个小伙子,但不是我们群的。过了烂房子,我看见路标在右侧,但那威尼斯往左走。我看左边下坡平缓,也有白色路标,以为是前锋改道,便随她往前走。走了一段,看到白色路标是纸张撕成的,明显不对。

退回重走,总算到了水泥路。再走到通岔口的小路时,几个年轻人在坡边摘到野葱,说那边还有。但我们不能再耽误,直走公路。快离开小村时,我问威尼斯,她背得这么重,是不是村口等车划算些?她说,继续跟我走!走了一段,公路上,她让帮她用登山杖穿过背包和塑料袋;用登山杖横穿背上后,她两手掌着防偏。

公路前边追上老老少少五个,一问,都是我们群的。这时,三点四十。我说,时间不够了;坐车的可以慢一点、走路的跟我加速!其中一位大姐认得我,结果都说不坐车、迅速跟上;两个第一次来的小美女很有体力,表示他们要一鼓作气!迅速赶到上午爬坎穿出的地方,路标已经改到了一条小路边。这段一过,也就不远了。(没带表,时间是回来查照片信息核实)

后面椰树几位,坐车赶回;欧起错过车,继续走路。这边,我们在河边看到东方几位洗鞋子,马上放心了。到上车点,上车一看,我的手机真在衣服袋里。当地板鸭用三轮车拉来卖,我也买了半只。发车前,一个老太婆没卖完的一把香椿、一袋折耳根,一个农家乐女老板替她推销,分别五元、四元卖给我,我也觉得两全其美。顺利返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