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绿龙池忙·野菜
标签:
驴友野菜小路徒步路标 |
分类: 山水之间 |
春绿龙池忙·野菜
虽然刺笼包只是一棵,这次毕竟不是空手而归,满意了。徒步途中,偶有所得,已是不错。这时再往上,已经看不见前面的两位。听见东方在向地铁通报,老房子那里、去年摘刺笼包的地方,还留有几株刺笼包。老房子那里有刺笼包?我没有印象。上了几道坡,路上雪芽菜确实不密不嫩,不过旁边沟里有当地人拉着麻袋摘。
穿过这坡,到了老房子。以前到这里,满是其他群的人。今天到这里,空无一人。这时发现,屋子背后的坡上,一棵刺笼包老树分出的几个杈枝,高高的冒着几株苞尖。我到坡上一看,这株刺笼包就与我在山腰公路上看到的一样,树干有点粗壮;分枝虽然细些,但高不可及。怪不得会留下来,因为徒友带的工具不够。
观察之后,退下来发现,坡边矮小一些的刺笼包,已经被收走了。怪不得以前没注意到这里的刺笼包,原来一是当时赶路、只注意路边的其他群驴友了;二是从这里路过时,那些刺笼包已被先到的收走,哪里会看到呢!边想边走,一会又是一段机耕道,照样是不少烂泥。后来地铁经过这里时提醒,脚下打滑的最好不要上来!

再往山上走,发现路标指向前方,但左侧山谷里有说话声。我担心走岔路,朝山谷喊了几声,那边并不回应。我明确了,那边不是我们群的人。继续往前面走,一会,没再看到跑团的路标,只留下我们群的路标了。后面有驴友问东方,这路是不是他摆的路标。他说,公路之后是他摆的。显然,开头一段是我们摆的。

进入快到山顶的沟槽路段,一些稀泥水凼更是不好通行。不过,总有水少、水浅的地方,非常小心的往前走。到了平缓的一段,看到两位驴友正在沟边坡上采摘。两边坡上不宽,他们已经不愿再走,就地取材。这是安得逸与另一位驴友。再往前,我记得就是桂溪去年采鹿耳韭的地方了。不过,确切位置,没有把握。

再往上走,穿过几个山包,就看见大片的雪芽菜、还有我们群的一位驴友,正在采摘。再走几步,就看见东方与俏丑丑也在这一带,都忙着丰收。我正在问东方看见眼哥没有,眼哥就从另一边坡上退下来。他说,先跟我到去年我摘到鹿耳韭的地方,先摘鹿耳韭。蓉生对这一片雪芽菜恋恋不舍,但还是跟我们先走。

这一段路上雪芽菜不时冒出嫩尖,我们一路摘着走。一个向右的坡前,直行是一道山谷,遍地都是雪芽菜;右边则有其他群以前留下的路标。显然,路在右边。但山谷里的雪芽菜很诱人,眼哥看航迹,觉得穿过去能够连到坡那边的路上。雪芽菜的山谷走了几步,眼哥还是觉得怕走不通,决定翻过右边的山包回归成熟小路。

山包没有路,强行往上穿。到了坡上,看到满山包都是雪芽菜;而且,一片片都是冒出的嫩尖。这山上,真不愧遍地是宝。记得若干年前,我们在这路上顺小路走时,先到的浮土儿就是从对面坡上回转来,告诉我们,坡上全是雪芽菜!只是那时,我们的目标是穿越、不是雪芽菜,也就不太关注。

这次一路这么多,蓉生就特别高兴,有些舍不得走。他说,他的任务是两袋雪芽菜!这里雪芽菜真是太好了。坡上密密满满的一大片,密密满满中又一串串高高冒出的嫩尖,完全是信手拈来、随手可摘。我的一个塑料袋,一边走一边摘,专挑嫩尖,也很快就装满一袋。而且,这坡上看见了其他群原先的路标,不担心走错路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