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漾大阪——看日本版“刘老根大舞台”

标签:
大阪能能乐落语狂言上方曲艺山本能乐堂旅游 |
分类: 在日本 |
日本最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就是“能乐”。“能”是什么,不太能说明白,反正是种古老的表演艺术,其国粹地位相当于咱的京剧。京剧是什么,我都不能说明白,何况能乎?能的演出服装和能面(面具)在日本被称为艺术珍品,咱京剧是画的脸谱,没有面具,少了一样可以卖高价的东西。在江户时期(德川家康开创的幕府将军统治时期),能成为幕府的仪式性表演,各个大名(诸侯)都培养自己的能艺人。建立大阪城的丰臣秀吉就非常喜欢能,他曾经排练并亲自演出能给天皇和其他大名看,可见丰臣秀吉真是个大能人啊,能文能武不简单。
山本能乐堂是一个民间的演出机构,跟咱“刘老根大舞台”和德云社性质差不多。山本能乐堂是大阪最古老的能乐堂,82年历史。除了排演能剧和其他曲艺节目外,在每个月的第一、第三个星期六的晚上还固定开设传统曲艺的“展示大会”,主要面向“两外人员”——外行和外国人。1个半小时的时间内,表演几种曲艺的精彩片段,每种大约15分钟,中间还有一段观众互动时间。
我们看的第一场演出便是能。曲目叫《高砂》,不知道什么意思,据说一般日本人看了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反正是阳春白雪,是靠想像的。我们外行看个热闹,看看演员的服装和面具。服装很有意思,上身基本是和服的式样,裤子却是叉着不缝线的,像是用白秫秸扎的,非常宽大,支楞着。而面具却是个小脸,看着很滑稽,仔细看演员的下巴实际是露在面具后面的,还没面膜盖得多。大裤子小脸盘,夸张才是艺术!
除了两个演员,后面还有三个不同的鼓手、一个吹笛子的和几个伴唱的。那笛子吹的,头一个音就特日本,笛子跟堵了一个眼似的,忽大忽小,气息也不连贯,听着就紧张;那几个敲鼓的也像被掐住了脖子,喊出的声音都是用力憋出来的“呦~~~!”、“吼~~~!”,还有的声音跟打饱嗝似的,一惊一乍的。
看了15分钟的能精粹,更觉得咱京剧是艺术了。
接下来的节目时是“讲谈”,就是咱们的评书;互动节目(邀请观众学敲鼓)之后,是一场“狂言”(滑稽戏、小品,和能有关联,说话也特费劲)、一场“落语”(单口相声)。这三种曲艺都是“语言的艺术”——侯宝林总结相声是什么用的语言。在场的日本人,特别是大妈们都笑得前仰后合的,我们外国人傻坐着打瞌睡,懂日语的外国人(陪同我们的翻译和当地华人)也很少能笑,想欣赏曲艺看来还得有文化底蕴——不是有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认同的底蕴。
我们那场的主持人,也是最后“落语”的表演者叫桂春蝶,男的。我觉得像是艺名,这么艳俗,看看看着就想起了“小沈阳”。
(能乐堂的老板娘,她老公就是山本,也就是上面带面具的那个“能人”。)
山本能乐堂
地址:大阪中央区德井町1-3-6
电话:06-6943 9454
演出时间:每月第一、第三周的周六,晚上7点开始
票价:3500—4500日元(依位置不同)
(上传于东京香格里拉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