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子青
朱子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761
  • 关注人气:2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涯城市调查,接受了西西访谈

(2009-05-08 09:27:42)
标签:

杂谈

  
   问卷1、自己心目中的家园地址(可以是现实中的城市、乡野,也可以是网上的虚拟空间);
   子青:在遥远的僻壤,在一座清真寺里头,在经典中,在对造物主、对自然的感念与顺从中,它会使我的灵魂安宁。
  
   问卷2、为什么把它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家园?经历、感受或特别的缘由说明;
   子青:母亲在世的时候,老家再贫穷都是我的家园,那里生长着童年所有的记忆,快乐或者悲伤总在梦中时隐时现。母亲去世了,那片土地也改变了模样,我再也找不到过去那个村庄的样子了,路改了道,旧宅子推平了,山上的树砍了种了新的树,村庄里有那么多的孩子我不认识,故乡——永远地拒绝了我,永远地成为我心中的伤痛。
   等我居住在城市,我从一个小城市转移到一个大城市,也许还会再转移,我不断地疲惫地在建构家园,建构自己的幸福与安逸,用文学来安妥自己的灵魂。但我发现无论是一个物质的家,还是一个精神上的追求目标,所有的建构都是脆弱的,我所能做的只是在不断地眼看着它在倒塌,又不断在倒塌的废墟上重建,我感到自己的家园永远是残破的。
   当我有了一种信仰的时候,我觉得家园就在遥远的僻壤,在一座清真寺里头,在经卷中,在对造物主的感念与顺从中,它会使我的灵魂安宁。但这又是多么地遥远与虚渺啊!城市的喧嚣与物质的拖累,尘世间诸多的情感与责任,让我无法接近这个家园,也许它永远是我精神上的但永远也无法到达的家园,同样也是我的隐痛,还有无尽的愧疚。
  
   问卷3、对家园的现在状态,有什么感想和评价?
   子青:内心的秩序或者说信仰一旦被破坏,精神家园将不复存在。文学不是我的信仰,是我精神生活的营养。
  
   问卷4、在未来与家园的关系或生活互动中,有着怎样的计划或打算?期望,愿望,理想的描述。
  子青:一直在挣扎摆脱,在现实的城市中麻醉自己,并在生存的间隙中寻找点点快乐与安慰。如果说计划或打算,总觉得精神上无从谈起,只有积累物质的欲望。如果说期望愿望或理想,就是想尽快地获得自由,摆脱尘俗间的拖累,过一种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在理想的家园里获得最大的精神慰藉。
  
  
  
   西西:非常欢迎子青再次接受“西西访谈”。和子青在网络上认识很多年了,而且作为西西访谈的嘉宾,子青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到访。在天涯的散文和故乡等地,子青拥有大量的读者。所以今天特别高兴,可以通过天涯城市的这个平台,让更多的读者和网友分享子青对“家园”的感悟。
   从以上的问卷答题中,我似乎能感受到子青在现实与理想中那份挣扎的痛苦,我是否可以理解成理想越高远,精神越苦痛?而这里所谓理想的高远是指它与现实的距离。那么如果要减轻这种痛苦无非一条,就是努力去缩短这之间的距离,而这又无非是,要么修正理想,要么改变现状,你会作怎样的选择?
  
   子青:谢谢西西,这真是一种久违的交流与感动。
   关于理想与精神痛苦,我突然不知如何回答了,我感觉理想在一点点地泯灭。当一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个体要求独立之精神的时候,而时代与社会组织、物质环境却极力要求共同性格时,这种社会生存矛盾痛苦将会偏重于个体,我觉得社会的多样性与个体精神向度的不同导致了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这是我们共同感到无奈的事。如果说我有一个生活的目标,那么我会让步,知足常乐式地安慰自己,如果我有一个精神理想,那么我无法修正它,也无法做出让步,这大约与性格有关系的。比如我的理想是有一座大房子,一辆好点的车,但无法达到的时候,我可以住小一点的房子,开稍差点的车,完全可以让步。如果我理想在信仰中找到极乐,或者说用文学去安妥我躁动的灵魂,无论如何,我都会如飞蛾扑火一样地去追求。这正是为什么许多人为了自由、为了爱,为了精神理想而可以历尽千难万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原因。
  
   西西:子青您说“文学不是我的信仰,是我精神生活的营养”。除了文学,子青的精神生活是怎样一个世界?
   子青:精神生活是难以描摹的,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境界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它的乐趣只能去用心灵体会。比如信仰,比如上帝,是不可问的!因为信仰了才认识,而非认识后才信仰。比如文学,有一段时间,我曾经想放弃写作,但没有多长时间我就发现,自己无法放弃,文学已经成为我的生存精神需要了,是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了,我在其中感受到了太多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创作的价值:“一篇文章、一件艺术品总是唯一的,但它所表达的内涵与价值却是多元的,有着无限的向度,甚至具有了神性,这是作者所无法掌握的,它远比作者本人智慧;同样,一个文本就是一个迷人的宫殿,它会使人久久留恋并沉迷在其中,它所包含的思想与情感总是历久弥新,这对读者与作者而言都是莫大的快慰。”这正说明,精神的世界是繁杂的不可言传的,它只有体会,只有在不断地在更高的智慧层面上去感受。
  
   西西:您说您“一直在挣扎摆脱,在现实的城市中麻醉自己”,我是否可以理解成,在您努力去寻求灵魂的安宁时,“麻醉”也是其中一种方式,但是,我以为人要从糊涂变清醒很难,而要从清醒变糊涂则更难。您是如何将“麻醉”与您的“快乐”、“安慰”联结起来的?
   子青:麻醉不是妥协,而是短暂的忘却,人生好多的事总有一个过程的,到达目标常常欲速则不达,尤其在时间这个伟大的力量面前,很多事情既定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无法让时间加快或者减慢。同样,不同年龄人对外界事物的体征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美丽,都有不同的感受与认识。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现在,而无法活在未来,也不可能永远怀恋过去。而当下现实、社会转型时期的急剧变化,在我们的体征上似乎痛苦更多、艰难与不适更多,必然导致一些人会通过各种方式去麻醉或逃避,或者退守一角,用文学的或酒精的方式来安慰自己。但我在诸多的生存困厄中一直努力地发现着善,发现着美,努力地让自己融入其中,体味并享受当下的生活情趣。
  
   西西:想知道子青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信仰的?从没有信仰到有信仰,您又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子青:在这个时候,深入地谈信仰是可笑的,我似乎也没有这个能力。正如文学创作,如果空谈理论理想也是可笑的。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只有不停地思考并写下去,写到生命的结束,这样你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而不是写一两篇文字,一两部小说就终生会被人冠以作家的称号。信仰也是,它是另一种生活习惯与生存方式,我们只有这样做下去就是了。
  
   西西:在您的生命中,信仰带给您怎样的精神力量?TA在构建您个人的精神家园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子青:我距真正的信仰还很遥远。
  
   西西:抛开精神层面的家园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对于您现在生活的城市,您对它的现状有怎样的评价?对它的未来又有那些希望?
   子青:我只能说感谢这个城市,它在养育并丰富着我。“美好”这个词代表了和谐、团结、繁荣、美丽……这也许是所有人对未来的祝愿。每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的整体发展,与城市居民的道德文化水准都是相关的,我期望乌鲁木齐的未来更加美好。
  
   西西: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我们单位近2年也是每年都有年轻的干部去新疆挂职锻炼。从他们在新疆生活和工作的体会中,可以感受,虽然与沿海发达城市比,新疆的经济发展相对要迟缓一些,但是,不得不肯定的是,新疆的天空比我们这儿蓝,新疆的湖水也比我们这儿清,而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城市之间、乃至不同城市的人之间也会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您是如何看待城市这样的发展状况的?
  子青:呵呵,我没有认真思考,只是觉得发展的不平衡与地缘、资源、人才、信息、体制……都有关系。我相信新疆有着巨大的发展后劲与空间,也相信政府的能力与智慧。感谢你们单位及内地的一些朋友对新疆的支持,帮助我们建设美好家园,在此,真诚希望西西能来新疆走走。
  
  
  
   采访后记:子青的深刻,让我一时有点缓不过气来。与上次采访子青,时间已经流过了N个年头。我发现子青在改变,而不变的是对追求的执着与坚定。本来还想跟子青深谈下去,但是念及子青拔冗接受访谈,我只好忍痛割爱。希望下次我们还有更多的话题可以交流。谢谢子青!(今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争取去新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美酒加咖啡
后一篇:兜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