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锋、新锐、新势力

(2008-03-08 10:16:26)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家评论
    去年,贾平凹先生主编的《美文》杂志第十一期在“散文新势力”中推出了我的一篇散文《叫我一声,我就会停下来》,同时还有朱千华、鲁晓敏、黑人阿明、浇洁朋友的作品。
    今年《天涯》杂志第二期散文新锐榜推出我的我两篇散文《紧,再紧一点》、《陌生,一个又一个的陌生》,这个榜在业内有大影响,同时推出的有江少宾、杨沐、黑陶等作家的,真是荣幸。
   近来黄海主编的《小品文选刊》散文先锋栏目有推出我的《月光下荒野里一块石头》,与张利文、南阳子、杌子等作家并列。
    不管是不是名副其实,只要有人加油就得快跑,有人鼓掌就得表演(献丑)。
 
 
 
附:   《小品文选刊》杂志2008年第3期散文先锋“栏前话” 

        散文的生长空间
  吕虎平
  
  尼采说:“平庸的书和坏书之所以平庸和坏,正是因为它们试图讨好许多人,也确实讨好了许多人。”讨好的方式多种多样,真诚的表演最具隐蔽性。当生活与表演失去界限,一切便显得真假难分,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生活,什么是真诚的表演。在散文写作上,我们要学会拒绝。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拒绝。拒绝文过饰非、拒绝假面化表演、拒绝矫情,拒绝半吊子的、狭隘的空洞无物的所谓“思想性”。散文要言之有物,要有思想性。言之有物是要有感而发,要对现实经过思考、摒弃之后的关注和归纳,那些简单的、拾人牙慧的说理、批判和思辨,是迂腐和幼稚的。所谓思想性,同样需要对普遍价值、人心世界、精神方向等的诉求。宋代画家黄修复把画分“逸”、“神”、“妙”、“能”四格,并把“逸格”列为最上。“逸格”所蕴含的是画家的精神世界的超脱,是从描摹自然出发回身于精神的态度。在散文写作上也不妨加以借鉴,从而达到散文的高格、飘逸的至高境界。
  个性化的散文就像一个有个性的人,鲜活而富有魅力。它是自己的内心写照,自己的秉赋和特性,自己的独立思考。那些不痛不痒的文字,无关痛痒的牢骚,在很大程度上,让散文沦落为一个空洞的姿态。矫饰者无法做深刻状的思考,卑污者难至高境界的思索。因此说,散文需要无情地剥去写作者的外衣和皮肉,直击作者真实的内心,直击生命的本真,凸显出文本的个性来。朱子青的散文《月光下荒野里一块石头》,像一首优美的诗歌。语言精美,想象丰沛,读者尽可以在字里行间体悟他最宝贵最隐秘的内心,触摸他强烈跳动的脉搏。
  好的散文应当是根植于传统的土壤中,不会也不应割裂传统,脱离开传统意义的散文这一根基,也就是离开传统散文这个前语境的制约,新散文的“新”何以体现?在某种程度上,新散文让传统散文的某些隐性触角,伸向了极致,比如语言,比如结构,比如思想、比如形式,也可以这样说,新散文与传统散文是脱胎于同一母体中的同胞兄弟。我们回到散文的源头,从魏晋文学到明清小品来甄别散文的优劣,从中会发现许多值得发现的东西。其实,一味强调“新”与“旧”的二元对立,强调差异、断裂,而忽视承续和完成,对散文写作是致命的。南阳子的《关爷脸》、杌子的《流浪者与风》,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文本,但他们跳出了传统,却又写出了新意。
  语言体现着生活,语言本身就是生活。阅读这些文字,不难发现它们所呈现出的语言魅力。语言对于散文家来说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是否有心灵、有身体、有情感,是否直击灵魂、直击生活痛痒。惟其此,才能让散文呈现出力量和张力,才能拥有散文自身的生长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诅咒
后一篇:难为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