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交官眼中的文莱

(2013-08-13 15:17:11)
标签:

文莱

外交官

杂谈

分类: 目的地
文/刘新生(中国首任常驻文莱大使)
  
     文莱全名叫“文莱达鲁萨兰国”(Negara Brunei Darussalam),“Brunei”一词来源于梵文,意即“航海者”,马来人理解为海上生意人,“Darussalam” 是个阿拉伯字,英文译为“Abode of Peace”,意即“和平的土地”。如果把“文莱达鲁萨兰国”的全名译为“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贸易者”当算贴切。
  
外交官眼中的文莱

文莱其国
  中国与文莱已经有上千年的往来历史。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早在西汉年间,双方就开始商品交换,明朝时期两国来往尤为密切,郑和所到的渤泥国正是在今天文莱境内。坐落在中国南京市的渤泥王墓和文莱斯里巴加湾市的“王三品路”已成为两国交往的历史见证。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离赤道约 440 公里。北濒南中国海,海岸线长约 161 公里。另外三面被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所包围,分隔为互不相连的两部分领土。文莱全国人口有40余万,从人口看是地道的“袖珍小国”,但面积比新加坡大9倍。
  文莱民族构成十分复杂。马来族是文莱的主体民族,占全国人口的66.71%。他们一般居住在沿海地区,主要在政府机构和金融、贸易、石油等部门工作,也有少数从事农业和渔业。文莱王室也属马来族。华族是文莱第二大民族,占全国人口占11.2%。他们多分布在首都和周边地区,主要从事商业服务、旅馆饭店、农业种植。当地土著居民统称为“达雅克人”,有的尚处在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公社或氏族阶段,也有的仍旧处在游牧和渔猎时代。有的部落则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旱稻、橡胶,擅长造木船、编织和金属加工。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后,有一些英国人和印度人相继移入。他们主要是在文莱壳牌石油公司、文莱液化天然气公司及银行、政府机构和航空公司等单位工作,充当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等。
  文莱人非常重视其民族语言,马来语是文莱官方语言,重要活动和庆典,特别是一些宗教活动都用马来语,甚至包括请帖都用马来语。因此,在文莱不懂点马来语是很被动的,特别是一个人参加某些活动,没有人帮你翻译的话。文莱人对外国人能说马来语是非常惊喜的,他们看作是对其民族的尊重,马上就与你很亲近。英语在文莱广泛使用,尤其在商界与商务往来上,普遍使用英语。文莱公民一般在英国受高等教育,英语水平相当高。

被石油滋润的小康生活    
    文莱原是东南亚一个经济上贫穷落后的小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当地居民主要以渔猎和农耕为生。但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大量开采,文莱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为文莱政府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加之国家人口少,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80年代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2万多美元,文莱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石油王国,是一个典型的石油经济国家。在文莱工作和生活的四年多的时间里,我更是亲身感受到了文莱人的幸福生活。

外交官眼中的文莱


    文莱人工资水平较高,人均月收入大约在3万人民币左右。至于国家公务员,除固定工资外,还有多项补贴。居民消费水、电、汽油及米、面、糖等生活必需品,政府还给予一定的补贴。文莱不征个人所得税。物价虽高,但相对平稳,近年来通胀率在 3% 左右。
    在文莱,公民享受免费医疗,看病几乎不要钱,最多交1文元(约合5元人民币)挂号费。文莱最大的医院是以王后名字命名的“莎莱哈医院”,有 550 个床位,设备可与欧美国家相媲美。文莱政府规定,如该医院不能治疗的病,可以出国(一般到新加坡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去治疗,家人还可以陪同。国家负担路费、医药费和膳宿费。这恐怕是全世界少有的。
    文莱实行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文莱公民及子女可免费上政府开办的学校。中学毕业后,通过考试达到一定水准,可到国外上大学,政府提供来回包括假期回国的路费、食宿、医疗、书本甚至服装等费用,每月还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文莱人的识字率高达95%。

外交官眼中的文莱

  1984 年文莱独立后不久,文莱政府开始实行旨在“为公民提供现代化与舒适住房”的计划,鼓励其公民私人建房。在文莱建别墅、建楼房很简单,只需要向政府交1文元买地即可。凡文莱公民均可向政府贷款建房,数额相当于本人月工资的4年累计数,15年至30 年(或在退休时)还清。政府也统建有廉价屋分配给居民,住户每月付些房租,30 年后可变为私有。文莱政府给官员的住房优惠更多。有的官员住在政府提供的房舍内,象征性地交点房租。有的以私人储蓄或政府贷款建房自住,从政府领取住房津贴,或建好后出租。各国驻文莱使馆、大使官邸和馆员宿舍一般都向王室成员、政府高官或富商租赁。
  文莱居民一般都是住在带有花园庭院的两层别墅式小楼或宽敞的平房里,这些房舍以其多彩的房顶稀稀疏疏点布在山丘与丛林之间,处处是一片祥和、静谧的气氛,生活在这里非常安静与方便。可以说,文莱全国是一片净土。就连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一些商业网点、国家部委大楼和政府提供或私人修建作为出租用的公寓楼也大都为多层建筑,没有高楼大厦。居民的居住条件更是令人羡慕,无论从居住面积,还是室内陈设看,都能算得上条件优越,称得上是真正的“小康水平”。

外交官眼中的文莱


    由于社会福利保障非常好,文莱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可以衣食无忧。所以很多文莱人都享受起了超级“负翁”的生活,即通过向银行借贷来提前享受优越生活。由于文莱汽车的进口关税非常低,所以平均每户至少拥有两辆轿车,就连在文莱的外国劳工也大多是以车代步。因此,文莱的出租车非常少,游客很难在公路上看到招手即停的“的士”。作为石油出产国,文莱汽油价格非常便宜,在油价暴涨的今天,文莱的油价却30年没变。车相对便宜,油价又低廉,难怪文莱满街都是名牌车。
    生活上的幸福感无疑给文莱人的言行举止带来良好的影响。文莱社会稳定,治安有序,一般人家都不装防盗门窗,很多人外出时不锁门,刑事案件少有发生。每年开斋节的头三天,文莱人家家户户都会敞开大门,欢迎任何人来家里做客、就餐。这么多人来来往往,从来没发生过丢失东西的情况,的确令人称奇。因此,在文莱,你能处处充分感受到当地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本文节选自2013年第15期《世界博览》                下载《世界博览》官方App,发现更多精彩~                              
外交官眼中的文莱   外交官眼中的文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