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

(2011-03-02 16:19:16)
标签:

随笔

象棋

杂谈

分类: 其他

文 | 刘平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我都会下,但水平极一般。这两种棋都是模拟了刀光剑影的战场,排兵布阵,打打杀杀,处心积虑地要置对方于死地,我不大喜欢这种以杀死对方为乐趣的娱乐游戏。看见一帮老头围在路边津津有味地为对弈者支招,不时大声叫嚷“吃了它”、“将死它”,我便会觉得这些老头们比较讨厌。

不过,我发现这两种象棋有太多相似之处:都是三十二枚棋子,规则走法也基本一致,都有王有兵,有马有车,如果拿掉“楚河汉界”,两个棋盘几乎完全一样。当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国际象棋实行“一夫一妻”制,一王一后;中国象棋则“一夫多妻”,一帅俩士。国际象棋的王有“易位”走法,到最后可以四处活动,亲自征战,且威力不小;中国象棋的帅只在“宫”里呆着,闭门不出,被相士们严密地保护起来,基本上是个没用的东西,但它的存在决定战争的胜败,它一完蛋,全局便输了。

我比较好奇,两种棋虽然有许多差异,但存在惊人的一致,这是为什么?它们到底谁先谁后?有专家论证中国象棋历史远比国际象棋悠久,甚至认为国际象棋发源于中国。我不相信这种说法,比较相信这两种棋都源于印度。印度和中国一样,曾经文化发达,为世界做了许多贡献,如阿拉伯数字。不过这些老迈的文化古国,现在都不怎么样,古巴比伦已经没了,埃及也虚弱得很,就如同人老了,虽然资格很老,经验老道,但在朝气勃勃的年轻一代面前,老了就是老了,不服不行,倚老卖老没什么意思。

两种棋在形成并完善定型的过程中,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比如:国际象棋的兵成功下底后,可以升格为除了王以外的任意一子,这叫论功行赏,体现了一种契约关系与平等参政的民主思想;而中国象棋的兵过河后仅仅是稍微厉害了一点,永远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典型的炮灰,用它们的牺牲去为其他角色铺路,这反映了一种森严的封建等级制思想,在中国军队里从奴隶混到将军基本不可能,也有,都发生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

中国象棋的“马”被设计了“绊马脚”,体现了中国人勾心斗角的文化传承,而国际象棋里的“马”没有这种约束,在“马”的游戏规则上中西方的区别体现得非常充分。

我毫不隐瞒自己对西方文化的偏好,因为总觉得中国的东西缺点什么,气势?气度?气场?比如唢呐VS小号、二胡VS提琴、扬琴VS钢琴、秧歌VS芭蕾、京戏VS歌剧、《三枪》VS《阿凡达》、陈凯歌VS卡梅隆……这无疑会被别人诟病,说观点太偏激。但毫无办法,他们的所谓中庸无法使我信服。

我敢打赌,中国象棋就和京剧等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不被年轻一代看好。到最后,孩子们只能在历史课上和博物馆里才能够大体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东西。■

(刘平,自由职业者,现居香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