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9期 <专栏·中国制造> 凉爽夏季的T风

(2007-09-05 14:53:47)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专栏

文/[英]埃里克

译/羊毛

 

    狭小的空间容纳无限的创意,这种被叫做“文化衫”的个性T恤隐藏着时尚的奥秘。

 

    “Deceive To Be Someone's Wife!”这是有一天我刚进家门时,妻子对我喊出的一句话。

    “被骗为人妻?”一头雾水的我连忙反省最近做错了什么事,让她有此想法。妻子这才眉飞色舞地告诉我,这句话是她白天在公共汽车上看到的。“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士穿的红色T恤上印着的金色的大字!真有意思,她肯定是嫁了个外国人,所以用英语泄愤。”妻子得意地断定。原来是虚惊一场,“别傻了,现在北京满大街的人穿的T恤大部分都是英语。”我回答说。真不明白,为什么妻子来北京已有一个多月,还没有对北京有个感性的认识。不过这件红色T恤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近段时间T恤上印字引起的关注可是不小。

    不久前普兰公司的T恤事件刚引起过轩然大波。普兰公司把辱骂中国的俚语粗话印在T恤背面,还配了一个中国人形象倒置在文字下面。我做了多年欧洲时尚行业的销售商,很少看到在商品上有如此直白的不雅词句出现,何况还是个知名品牌,如此直接地针对一个大国。敏感的消费者会把商家告上法庭,保准让你赔得血本无归。据说后来商家把这种T恤撤下柜台,并且道歉,这一事件才算是以民间谴责抗议的方式化解了。

    我上网去搜索对事件的评论,发现虽然关注的人数不多(毕竟多数欧洲人觉得中国离自己太远,与自己没有很大关系),但评论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边倒。多数欧洲网民认为这个行为很过分,表示不会再买这个公司的产品。可见这种商业炒作是事与愿违,并不能给T恤的销售带来预期的良好效益。

    最近几年,欧美掀起了T恤复兴风潮,市场潜力巨大,传统时尚服装行业的生产商都发现了这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普兰公司的行为可能是为尽快占领市场而出的一个险招儿,想借此抓住市场的眼球。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商业游戏,这种方式的炒作是不道德的。

    当前T恤新热潮的出现,的确是时尚业的一剂强心针。在传统时尚服装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依赖于季节性和潮流时装业的T恤的复兴仿佛是服装业重新发现的一块宝地。数亿欧元的市场在等待着人们的消费,不光是Nike、Adidas或Kappa这些传统体育服装厂商,就连像Calvin Klein、Ralph Lauren、Gap这样的中高档时装品牌也加大了T恤的宣传力度。但是市场上最多的也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反倒是独立品牌或者网络的T恤设计,销量已经超过了传统服装店的名牌T恤。

    伦敦东区的衬裙巷市集(Petticoat Lane Market)和斯毕塔菲尔德(spitalfields)是伦敦最有名的两个集市,在北京、广州和上海出现的创意市集也是从那里学来的。这可不是北京的秀水和万通,当然伦敦也有伦敦的万通,那叫肯顿(Camden Town)。在衬裙市集和斯毕塔菲尔德里,你可以看到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设计师的摊位,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大到椅子,小到杯子、T恤和挎包,以及各种挂件,都是设计师手工制作,价钱也不贵。中国的创意市集是有人组织的,这在英国没法想象,英国设计师都是自己随性去摆摊,也许中国的设计师还不太习惯这种自发式形成的地摊文化。

    在北京的创意市集上,我看到了不少T恤设计师,很多设计都非常有趣,比如有个年轻设计师做了一种可乐罐装的压缩T恤,取出后泡在水里就可以膨胀,清洗完晾干就可以穿起来,非常新鲜,而且T恤的印花也可以找设计师定制设计。还有很多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品牌,设计的图案风格统一,意识领先。从创造力上讲,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摊档倒是让我看到了很多希望,显示了中国年轻的设计师对时尚的敏锐观察力。这并不是指可以很快地把欧美最新的潮流翻版过来制造,我看到的是年轻人对前卫和新鲜的渴求。在我去过的城市中,纽约和伦敦的时尚感有很大的差异;而在北京,在一些时尚青年云集的场所,你可以看到北京年轻人的衣着完全不亚于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城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城市的时尚水准有了本质的提升,但是能说明北京在紧跟着全球化浪潮的最新步伐前进。

    无论是在北京的街头还是地铁,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大概十个人中有至少五六个人穿着T恤。牛仔短裤配T恤,女孩会显得富有活力,男孩也显得干净朴素。我还看见非常出色的男女情侣T恤设计。情侣装不是一个讨好的设计形式,因为如果不是非常出色,就等于卖不出去。地铁里看到一对亲密的情侣穿着一对T恤,都是粉红色的。男式T恤上印着一只很可爱的啃骨头的小狗;而女孩身上是一只可爱的小猫,低头看着自己吃剩的鱼骨头。看见他们,我这一天的心情都轻松愉快。还有一些纯粹文字的T恤,不过就像文章开头所说,基本都是英文为主,很多都很俗,而且有些是Chinglish(中国式英语)。偶尔也看到一些让人眼睛一亮的,比如“For Love Or Money”(不是为爱就是为钱),“We Have Very Special Needs”(我们有着不同寻常的需要),还有一则充满戏谑的是“For Sale by Parents”(被父母标价出售)。当你在自己关注的一种物品上,每天都发现这些有趣的现象,就会像一个收藏家看到古董一样兴奋和充满乐趣。

    就像我所熟悉的鞋子一样,可以说,T恤是个表达时尚和个性的很好的方式,但是它有局限性。这就像牛仔裤,虽然它可以多变,但是将近200年的发展,基本形式很固定,并没有任何变化。反观T恤,大概100年的历史,也是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样子。而这种基础形式的局限性并不一定是坏事。牛仔裤这么多年来并没有让人觉得形式的沉闷,因为大家都喜欢它那固定的一面,这样才可能流行那么久。同样,T恤里面也有这样的因素。限于形式,T恤只能在有限的位置发挥创意。

    没错,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印出的图案是很简单,但它迎合了当今的简约设计风潮,人们也乐于接受这种简单而个性化的展示方式。而这种形式由于面料的始终如一,也是穿着舒适的保证,而且洗涤方便。T恤可以说是现在唯一不用考虑洗涤方式的衣物,就连牛仔裤,某些品牌的商家也会提醒你要做特殊处理。

    在设计上,这种因形式固定而创意空间狭小而被严格限制的设计方式可以称做样式设计(Styling)。小到我熟悉的鞋子、T恤、牛仔裤,大到家用汽车,都可以说是由于产品形式的固定而限制了设计师的空间。除非你可以在形式上大胆翻新,多数人还是不会更改T恤的传统式样。我想大多数人关心的就是有什么好看和适合自己的东西,拿起来就可以穿。

    说起T恤复兴风潮,不能不提互联网的作用。T恤可以说是最便宜的时尚物,也是最没有设计顾忌的时尚商品。它从诞生起就富于平民色彩,现在已经成为都市一族的必备时尚衣着,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希望通过T恤的设计彰显个性。这正好与互联网的共享精神相吻合。过去两年来,Threadless.com和Cafepress.com这两个网站为T恤的流行不遗余力地做着贡献。Threadless网站是为任何想自己设计T恤的人提供的平台,网站还会定期选出用户的优秀设计去批量印制,并且付给设计报酬。而Cafepress则是提供服务,替用户将他们自己上传的图片印在T恤上。这些崭新的方式极大促进了网络消费者和设计师的参与热情。现在中国也有一些类似的网站崭露头角。比如bibipu.com,据我所知,这是一群西方留学归国的青年刚刚建立的网站,也提供定制打印服务,吸引了不少热衷时尚设计的人。还有类似美国Ebay 的淘宝拍卖网站,有很多个人设计师开设的店铺,里面的东西既新鲜又便宜,让我耳目一新,恨不得也去淘宝开一间鞋店。

    T恤行业与我所熟悉的制鞋产业相比,有着相似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同是时尚的体现,T恤却以低成本下的迅速反应能力而略胜一筹。我们从T恤中可以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