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说台北的饮食

标签:
美食台北行旅游在台北过年台湾小吃 |
分类: 紫悦在台北 |
曾经的工作经历让我去过很多知名大餐厅,不过在内心里还是更爱接地气的饮食。
总觉得豪华气派的大餐厅吃的是气氛,饮食的特点并不鲜明,时间久了我往往回忆不起都吃了些什么。走进大餐厅,内心的感觉与吃小馆完全不同。不管是否提前定位,都要很矜持地面对站在门口的服务生,然后在他们的带领或注视下挺直脊背走进去。你会不自觉地留意自己的举止,是否端庄是否够得上登入大雅之堂。
小馆就完全不同,你只为那一口食物而来。所以不会在意今天的穿着是否适合,进门后是否得到热情招呼,小店的装修是否精致,只要不是很脏乱差,进去随便找个位子坐下,热切地找寻店里热卖的饮食,然后在餐端上来后大快朵颐。
台湾有很多小店都是多年老店,小小的店面普普通通,店里的老板平平淡淡,很多店就只卖一种或几种食物,一问却是超过50年的传承。
J和我都很爱吃台湾的豆花。每次回来其他的不一定吃,豆花一定是少不了,而且还不止吃一次。
台湾的豆花跟大陆的豆腐脑很不一样,没有豆味,浇上店内自煮香甜的红豆、花生、薏仁、绿豆等,算是甜品。忠孝东路有一家”东区粉圆“,曾经被电视节目报道过,一年四季生意兴隆,如果路过我们一定会进去吃一碗。我曾经在北京试做过,买了不加调料的豆腐脑,回家浇上红豆绿豆,味道却不一样,因为豆腐脑是用卤水点的,有浓浓的豆味。基底不好加什么料都枉然。
这家在三峡老街开的山泉水手工豆花,是我几年前在台北住时无意间发现的,开在嘈杂的传统市场附近,小小的很不起眼,如果匆忙路过还很容易错过。那时我一住四个月,有大把的时间东游西逛,所以发现了它。后来来过几次,每次都要排队,店里只有几张小桌子,大多人都是买了带走。
这次回来已经吃过几家豆花,J说这家真的不一样,也许是因为用山泉水制作,不加调料的白豆花吃到嘴里自有一种甘甜。35元台币的价钱可以加两种煮好的豆类,冬天还有免费的姜汁可以加,热乎乎的吃一碗,心满意足。
18年老店鱿鱼羹店几年前吃就是18年老店,到现在怎么也超过20年了。这也是我们每次回来都想去吃的店。老板很有个性,只开中午和傍晚,2点-5点是雷打不动的休息时间。有时候我们去的时间不对就只好对着紧闭的大门叹气。店门口用大字写着”残障人士免费“,可见老板也是一个外表酷酷内心有爱的人。
他家的鱿鱼格外新鲜,只是简单的汆烫,咬上去脆生生的,一点都不腥。浇一点酱汁就足够好吃。最想念他家的自制辣椒酱,切的很大的泰式小尖椒熬制后放在大玻璃瓶子里,很辣,很香。只要你能吃辣,可以随意加放。
两个人各点一碗综合羹(可以选择加面线等)+一盘烫鱿鱼,再点2个小菜当做晚饭,不是很饱,暖暖的很舒服。
(下图)很多小店的餐单都是这样,小小一页纸上印着店里的出品,想吃什么自己用笔勾划就可以。大多价钱便宜,两个人吃得很饱也超不过100元人民币。台湾电视里天天喊物价上涨,其实他们不知道看到这样的价钱我们都偷着乐。

不出门的时间在家吃饭,婆婆将每天都当做过年。如果我们说中午在家吃饭,她通常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拿出屯在冰箱里的肉类开始化冰,有些开始用高压锅煮,早晨又在厨房忙活一通,中午吃饭时餐桌上就会出现各种美味佳肴。这一顿吃完她就会再问我们这两天的行程,晚饭要在家吃吗?明天有安排吗?
天下妈妈都想让归家的游子在回家的几天时间里将这一年的亏空全部补回来。
很多朋友都说在台北过年胖个3、5公斤很正常,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所以我总是再三跟J沟通:贪吃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胖了起来,胖一点点不警觉就会越来越胖,当有一天想减就会无比困难。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贪嘴啊!
台北有很多美食,很多美食中又有很多是用油炸的方法,以前回来会吃几种:盐酥鸡、臭豆腐、东山鸭头等等,现在一说是油炸,不仅仅是我,J也会很听话地避开。
对我们来说,健康的标准不是没病就可以,而是不能发胖,不能有小肚子,不能让自己变得油油的。
前一篇:人在台湾的吃与行
后一篇:爱上摄影----看图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