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延熙破纪录到邹市明的奥运金牌计划
全运会转眼已近尾声,已然是到了总结得失和清理“遗产”之时。
哪个瞬间是本届全运会“最具标志性的时刻”?比起刘翔多少属意料之中的复出,李延熙一举打破邹振先保持了28年的男子三级跳全国纪录和15年的亚洲纪录可能更出人意料、更令人惊奇。这样一个瞬间来自标志性的主体育场、来自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主旋律”——田径项目,乃属实至名归。
在一个几乎是男子田径技术最复杂、最具有标志性的项目中,邹振先的纪录曾是中国男子和亚洲男子田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而性格温和、缺乏张扬,甚至有些腼腆的李延熙在“不经意间”打破这项纪录的意义,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和张扬出来。
但可惜的是,太多的人错过了在现场“亲自”见证这个“历史时刻”的机会。刘翔复出带来的全运会主体育场的高上座率只持续了两天,甚至连“毫无准备”的央视都错过了直播这场在刘翔夺冠后一天的比赛,稍后央视在直播篮球比赛前插空重放的录像中只有李延熙破纪录那一跳身轻如燕(这也是他的技术特点)般的慢动作,录像甚至都没提第二名朱书靖也打破了邹振先的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
CCTV新闻频道和BTV嘉宾师旭平昨晚都谈到了众多媒体对刘翔的过分关注,他俩都谈到了人人平等和冠军平等的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但是对于有33个大项的全运会来说,电视转播则必须突出“标志性(也就是观赏性)”项目,不分观赏性如何,想平均转播更多的比赛体现的不是平等,而是大锅饭和平庸。当然,任何项目转播的完整和相对完整是起码的,而此番很多比赛都因没有重点、没有取舍而转播的支离破碎应属不够职业之列。而田径比赛的特点恰恰是同时不同项目的预决赛交叉在一起,只想播某个项目的某个瞬间肯定是不够职业和不完整的,没有李延熙破纪录的完整直播不能不说是本届全运会电视转播的一大败笔。
对于共有380多枚金牌的全运会战略来说,突出“标志性”的项目与电视转播有十分相似之处。全运战略是中国体育“奥运战略”的一部分,而“奥运战略”不只是每隔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奥运战略”其实是包括了亚运战略和足球世界杯战略,和各单项世界锦标赛战略的。这已经是一个共识:在夺得了北京奥运会的金牌第一之后,中国体育的战略重心应该转向一些更具有“标志性”“观赏性”的项目上,如三大球、田径、游泳,甚至拳击等高度职业化的项目。
说到拳击,不能不提到菲律宾的帕奎奥,北京奥运会上一块金牌都没有的菲律宾代表团的旗手是六个级别的拳王帕奎奥,帕奎奥和NBA球星科比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身高不到1米70,体重只有60公斤左右的帕奎奥被誉为是目前世界拳坛上“跨级别拳王”的第一人,其地位几可与阿里比肩。帕奎奥11月4日将与哥斯达黎加的库托升级打拳王争霸赛,“大鲨鱼”奥尼尔希望能拿着帕奎奥的金腰带陪他入场。不仅奥尼尔,凯尔特人队的几大球星都是帕奎奥忠实的“粉丝”。而中国最好的拳击运动员邹市明却窝在业余圈里浪费着大好的青春,为的是等到三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夺金,奥运会的业余金牌根本无法望职业拳王的项背于一毛。还有身高2米的重量级拳手张志磊,国内连陪练都找不着对手,但已29岁的他已经在业余拳击里浪费掉了最好的时间。
全运会后,中国体育的下一个“考试”就是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中国金牌总数第一已近乎毫无悬念。但“标志性”项目呢?三大球、尤其是男子,胜算几何?“主旋律”田径除男子三级跳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外,中国曾经的传统优势男子跳高跳远呢?中国队有多少年没有夺得男子100、2000、400米跑和4X100米、4X400米接力跑这些标志着中国男人体育素质和体育气质项目的冠军了?金牌总数是一个标志,但“标志性”的项目是另一个更大的标志,更多“标志性”项目的好成绩才是一个体育强国的真正标志。
是到了狠抓这些项目的时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