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洋告状”无人理睬“告洋状”又顶屁用?

(2009-08-31 10:10:44)
标签:

体育

    中国足球曾有过一个很幼稚的说法:中国球迷是最幸福的,坐在家里就可以免费收看到、连欧洲球迷自己都无法免费看到的欧洲五大联赛,英超、意甲、西甲、德甲……这个说法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在两年前因英超的收费退出公共电视而寿终正寝。
  其实,这个说法从一开始就是自欺欺人而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难道天下有免费的“收看”?先不论是否真的免费,只是与住房、物价、工资、环境等生活之重要必需品相比,这种多看、或少看一种不同风格足球比赛的幸福、或“不幸”指数都非常有限,甚至可有可无。这种可有可无在天盛“先高价购买英超转播权、再从喜欢英超的球迷身上收费赚钱”的做法两年来遭到的彻底冷遇中,就已是非常之清晰可见了。两个赛季前,天盛特幼稚的以传说中的5000万美元的价格买断了三个赛季的中国大陆英超转播权时,他们当时一厢情愿的想法是什么?“中国有上千万的球迷,以每人每年收费388元计,只要有十分之一的100万人收看,一年就能把转播费赚回来。剩下两年可净赚约一亿美元?”too simple and naive。
  是不是真的有人认为中国球迷是在“免费吃(电视里欧洲足球的)午餐”?或者这种“免费”甚至还是某种恩赐?球迷应该感到幸福、感恩?然后有些人就假以市场的名义去“圈地”、甚至“囤地”,再把手理直气壮和迫不及待的伸进了球迷的口袋?
  实际上从中国人每户每年开始付100多元人民币的电视费起,不管你看国外要收费的电影台,还是体育台、足球台,都实际上是付了费的。而且,我们目前的国家、省市电视台都是国有,都是国家拨款,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个高收费、处处收费的电视体系是违反国有原则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后电视时代、一个网络越来越无处不在的时代,观众的选择是决定性的。这个时代的特征应该是:观众选择了哪个频道、哪个内容,那个频道和内容就有了“眼球效应”,就有了广告和“钱”途。这和电视体育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哪个项目拥有最多的电视观众,哪个项目就最有前途。中国的特点是人多,有上千万已经付了钱的球迷观众,你特幼稚的想着用一个“小小的英超”再把他们圈进另一个收费圈,轻而易举的赚大钱,点钱玩?到底是谁在想“吃免费的午餐”?
  这年头只靠扔大钱就可以买到电视转播权吗?但违背了球迷观众的选择,钱打了水漂就实在是必然。据说并不甘心“失败”的天盛仍有意竞争从下各赛季开始的下一轮英超转播权,没人看,却仍把转播权捏在手里,以等待价格涨上去再赚回来?这无论看上去、听上去都像是黑地产商的“圈地”和“囤地”。只是“圈地”和“囤地”已经有人管了,“囤积”和浪费英超的转播权却一直无人问津。
  已有很多人通过不同的途径把英超在中国门庭冷落“告洋状”告到了英超,但已把大钱装到了口袋里的英超方面只是很虚伪的表示了“关注”,他们有多少理由去真正关心中国究竟有多少人看英超的比赛?口头上说要遵守市场规律和已签订的合同,但从一开始他们就对收费的英超能否在中国落地就根本漠不关心。从这个意义上看,从下赛季开始的下一个三年的英超转播权何去何从看来仍是未知。上周末,在网络和众多媒体上已经预告了的广东卫视将直播的曼联对阿森纳的豪门对决,在最后一刻被宣布取消,让人看到了天盛从头至尾的小人行径和对球迷利益的视若罔闻。
  一些美国公司出于自己良心的反省和反腐的需要,“坦白”了在和中国公司业务时的贿赂行径,时称“洋告状”。但面对潜规则盛行、“不见死证不回头”的中国公司,自己根本反腐阳痿,“洋告状”又有个屁用。同样,你自己没有电视转播的审查和准入制度,你自己没有人来关心球迷和电视观众的利益,我英国人放着大钱不收、去拒绝天盛,岂不是吃饱了撑的?“告洋状”?“洋告状”都不管用,“告洋状”更是 even more too simple and naive,“告洋状”者显然是忘记了那句名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中国球迷想要不另外付钱看英超,还要靠我们自己”。
  你要收费,我就继续杯葛之,东风吹,战鼓擂,看看最后究竟是谁怕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