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发芾 | 农历的一月为什么叫做“正月”

(2018-02-10 20:43:47)
标签:

文化

  关于农历的一月为什么叫做“正月”,我觉得日本学者宫崎市定的一种解释,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说服力。下面将他的说法介绍一下。
  宫崎市定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大师。他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做《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论》,对于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做了考证和解说。在这篇论文中,他探究古文字的本意,解释中国一些赋税概念的起源。其中有两个字非常重要,一个是“武”,以及后来的“赋”,一个是“正”。探究这两个字的本意,就可以解释古代中国的赋税和力役这两种极为重要的财政现象的起源。古代,统治者既要向百姓征收我们今天概念所说的赋税,这种赋税可能是货币也可能是实物,也要强制百姓提供力役。因为古代货币不发达,实物在运输和储藏方面也很麻烦,所以,很多情况下,统治者是宁可让百姓出力而不是出钱的,从财政史上看,有一个从力役为主向赋税为主的转化过程。
  古代战争频发,贵族必须承担自带武器从军作战的任务。“武”字由“止”和“戈”组成。古人曾把“武”解读为“止戈为武”,就是说,能够制止战争的行为,就是“武”,但宫崎市的看法不一样。在古汉字中,“止”是一个象形字,就是一个脚丫子的形象,后来写成“趾”,它指的就是脚丫子,也可以指行走。而“戈”也是一个象形字,指的是一种武器。所以,“武”就是一个人扛着“戈”这种武器,走在路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持戈而行”,当然就是出征作战。而能够扛着高级武器“戈”从戎的,在古代,当然是贵族。贵族不但要为国家出征作战。还要自带如“戈”这样的高级武器。但后来战争规模更大了,有从军义务的人更多了,他们有的无力自行负担“戈”这样昂贵的金属武器,就需要向辖区人民征收置办武器的军费。这种军费也叫“武”。这种强制向社会征收的军费“武”,后来就通过再加上一个偏旁“贝”即“赋”来专门表示。“贝”是古代的货币,与财货有关的汉字,大都有“贝”这个形旁。“赋”是古代的一种特定征收,定向使用,就是军费。在汉代,“赋”和“税”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赋”特指军费,税则指供统治者日常使用的其他费用。
  当贵族扛着金属制造的昂贵的“戈”出战从戎的时候,身份更低,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扛“戈”的人,也可能被强迫提供力役,这种行为,古代就叫做“正”。如果说“武”是由“止”和“戈”组成的话,那么,“正”则是由“止”和“一”组成的。组成“正”的“止”,就像“武”字中的“止”一样,也是一个脚丫子的象形,指的是行走,行进等。“一”是什么意思呢?宫崎市定认为,实际上是农夫之类使用的一种工具,大概相当于木棒、树干之类简陋的可以当武器或其他功能使用的工具。因为这些人身份低于贵族,也没有什么经济实力,很可能还是奴隶,当然既没有能力置办昂贵的金属武器“戈”,也没有资格使用这种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的武器,所以,他们如果给国家提供力役和服务,只能拿最简单的工具。
  一个人,扛着木棒之类简单的工具,行走在路上,去为国家提供军事义务,这就是“正”。古代,北方的正月,正是农闲时节。在这个时候,征发老百姓去服役,去修长城,修宫殿,修道路,非常常见。而农忙时节,自然是不能或者尽可能少地进行这样的征发。古代思想家大都强调统治者征发百姓服役,最好能“不误农时”,反对征发非时。宫崎市定说,“‘正’表示人民的力役,年初称正月,当与此有关系。力役之课在仲冬农事最闲时节,是时人民群集,修缮宫殿城壁,事毕,大开宴会而终,以此为月数之初,是曰正月”。关于“正”作为“力役”,宫崎市定还举了一些例子:
  “正”表示力役,故服力役的壮丁曰正人。(管子·海王第七十二):万乘之国开口千万也,…正人百万。与正相伴而生的文字有政役(管子·小匡第二十)。正籍(管子·揆度第七十八、轻重第八十),宋朝周密齐东野语卷四避讳条:“至始皇讳政,乃呼正月为征月”。
  我认为宫崎市定的说法,非常有道理。
  在“正”前加上形旁“彳”,就是“征”,“彳”指道路,也指在道路上行走。让人民扛着劳动工具长途行走的道路上,为国家服役就是“征”。当“正”出现其他意思之后,为了强调“正”原来的意义,又在“正”前加一个表示意义的“彳”,成为“征”。所以,“征”也就是“正”,当然,词性已经转为动词,即征发“力役”,而再加引申,则不仅仅是征发“力役”,也指征税了。有例可证: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而“正”加上“攵”旁就是“政”,“攵”的意思是手拿棍子之类敲打,驱使人们做某些事情。那么,用皮鞭木棍之类敲打人们,强迫他们拿上劳动工具为国家出力服役,可不是就是古代最大的政治吗?古代的种种“政”,最重要,最本质的,当然就是拿鞭子之类敲打人民,强迫他们为国家纳税服役。如果“正”的本意是“力役”,或者征发“力役”等,那么,“政”就是强迫人民服役,这最能说明“政”的本质。
  古人说,“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农历的12月叫做腊月,是祭祀之月,“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而接着腊月的,就是正月,在正月里,因为农闲,就可以让人们出力修建长城,修筑城墙之类防卫工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