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撩裙子征收人头税
梁发芾
继续低俗。
这里说说人头税,其中包括掀起裙子决定征税的事。
人头税一定是人类社会最早也最普遍的税种吧。中国古代把统治老百姓叫做“牧民”,就是说统治者像牧羊人,而老百姓则是羊群。牧羊人对于自己有多少羊,当然是心中清楚的,所以,统治者根据人头征税,比根据财产等征税,是更加简单易行的。
但是,人头税征税,还是有些麻烦,就是,所有的人都收,还是也有一个什么起征点呢?
如果所有人都收,当然,没有问题,有一个头收一份税。
事实上,以前的统治者并不是根据所有人人头征税的,政府会划出一个起征点,达到这个点,就征收,达不到,就不征收。这种规定,就如同今天所得税的起征点,或者孩子坐车的买票年龄规定一样,是为了实现公正,立法的目的无疑还是好的。但是,具体实行的时候,围绕这个起征点,就会有许多文章。
今天人们说到税,就想到收钱。但是,历史上的税收不一定是收钱,有收钱的,是货币税,有收东西的,是实物税,有让人提供劳力的,是劳役税。古代因为人们钱少,更多的税其实是劳役税和实物税。因此,说到人头税,不仅仅是收钱的,那些要求人们给政府承担的劳役,更是一种人头税。
古代的劳役人头税, 当然需要有一个起征点,你不可能让嗷嗷待哺的孩子去服役打仗巡夜修路。只有有劳动能力的人,才有这一义务。但是,达到怎样的条件,才可以去服役?按照《周礼》规定,国中的人身高7尺到60岁服役,国都之外的所谓“鄙野”的人身高7 尺到65岁服役。那时候没有出生登记制度,乡野村民的孩子到底真实年龄多大,官府也不一定了若指掌。这肯定就给派发劳役到来了麻烦,于是,我们看到,周朝时候确定一个人是否达到可以服役的条件,就看他的身高,将年龄和身高进行换算,五尺以下算是小孩,六尺相当于15岁,七尺相当于20岁。秦朝是以男子六尺五寸,女子六尺二寸为服役的法定起点,换算成为年龄标准,差不多是17岁吧?那时候的一尺相当于今天的多少,我没有查找。但一定比现在的短,是没有疑问的。男子汉大丈夫,一个成年男人是一丈的身高,就可以想想,六尺五寸恐怕也还是半成人的身高。虽然按照身高与年龄的换算,秦朝的人到相当于17岁的时候才可以服役,但是,往往虚岁15岁的 孩子都被征发去打仗,修长城,为皇帝修坟墓,根本也不拿尺子量量,估摸一下这孩子有多大,有没有达到法定的服役年龄?
说到确定纳税人年龄的话题,让我举一个英国的例子。英国在百年战争期间为筹措军费也征收人头税,有记载说,按照规定,15岁以下的孩子免税。但是,古代英国的农村,没有出生登记制度,一个人到底是不是达到15岁,没有什么标准,或许,有些超过15岁的姑娘,也没有纳税。这就让征税变得很麻烦。到了征税的时候,税务官员就到了农村,把男人女人们都集合到一起,然后当众撩起姑娘们的裙子,检验有没有与男人有过什么。如果有,那当然属于成人,非纳税不可了。这或许是英国特色的“貌阅”吧?因为人们不愿让自家的孩子当众蒙受羞辱,不管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女孩子的男友,都会赶快把钱交上。据说这种做法激起了民愤,遭到了反抗。可见,历史上英国人比咱还愚笨野蛮啊!
秦汉时期,货币化的人头税叫做口钱和算赋。汉朝时期有关口钱和算赋的记载很多,但也有很多的争论,总之是,起初,是规定6岁以下的孩子免税,7-15岁的孩子每张口交纳20钱的人头税,叫做口钱,这笔钱,专门用于给皇帝皇室提供生活费用。想不到吧,汉朝的皇帝是靠全国的孩子养活的;15-56岁的每张口交纳120钱(具体数额汉朝一直在变),这笔钱叫做算赋,用于国家的国防开支。56岁以上的就免税,事实上因为那时候能够活到56岁的人很少,所以,国家也乐得作这份人情。规定是每年征收一次,在8月份由专门税收人员组织征收。
_sina_#8221_word__幌执泄松钜晕院赖暮何涞郏钌菁畋蛭洌峁牙献用腔娴那ü饬耍谑蔷驮谌送飞舷氚旆āK毡樘岣吡顺赡耆巳送匪暗乃奥剩职押⒆咏荒扇送匪暗哪炅涮崆啊T矗匪昶鹫鳎何涞劬龆ù樱乘昶鹫鳎颐扛龊⒆釉黾拥剑玻城渲校玻扒┗实鄢院孺味模城糜诠揽А
对于汉武帝的这个政策的影响,今天写财政史的人都忽略了一点。今天的人以今天的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数量,进行计算,仿佛认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致是一样多的。其实,古代孩子死亡率极高,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数量是大不相同的。古代能够活到一周岁的,大概是孩子中的一半,能够活到5周岁的,可能是一半中的一半。就是说,年龄越小,孩子越多,年龄不断增加,数量就不断减少,3-7岁跨4岁年龄段的孩子或许比7-15岁的跨8岁的孩子数量多得多,这就是说,汉武帝提前4年的孩子人头税,使很多活不到7岁的孩子都为皇帝纳税,为皇帝带来不少的收入。
其实,读中国历史,如果都完全相信纸面上的记载,那就如同上海的博士轻信百度上的“卧槽 泥马”的解释一样,会被忽悠。事实上,虽然皇帝规定是虚岁三岁的孩子起征,实际上到了地方,可能孩子一出生就会被要求纳税;虽然法律规定是每年8月征收一次,征收的时候还要把人们集中起来予以“貌阅”,但是出土的汉简证实每年可能被数次到十几次。虽然听起来孩子的人头税并不是太重,但执行与规定了有出入的,结果是很多人家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掐死,因为交不起昂贵的人头税(种田的农民本来没有钱,人头税却是要现钱。出售粮食就得遭受一次商人的盘剥。)
说了这么多的人头税,如果认为我们目前已经发达到远离了人头税,是很错误的。对日常生活必需品征税,每个人从生到死,一天都不能避免,那样的税收就是人头税。如果举例子,那么可以说,中国的食盐中的税收,自来水中的税收,粮食中的税收,就是人头税。只是,因为这些税收隐含在商品的价格中,不用征收官员亲自来掀裙子验证你是不是该交,只要你喝水吃饭用盐,你就一分税也少不得他的。
梁发芾
继续低俗。
这里说说人头税,其中包括掀起裙子决定征税的事。
人头税一定是人类社会最早也最普遍的税种吧。中国古代把统治老百姓叫做“牧民”,就是说统治者像牧羊人,而老百姓则是羊群。牧羊人对于自己有多少羊,当然是心中清楚的,所以,统治者根据人头征税,比根据财产等征税,是更加简单易行的。
但是,人头税征税,还是有些麻烦,就是,所有的人都收,还是也有一个什么起征点呢?
如果所有人都收,当然,没有问题,有一个头收一份税。
事实上,以前的统治者并不是根据所有人人头征税的,政府会划出一个起征点,达到这个点,就征收,达不到,就不征收。这种规定,就如同今天所得税的起征点,或者孩子坐车的买票年龄规定一样,是为了实现公正,立法的目的无疑还是好的。但是,具体实行的时候,围绕这个起征点,就会有许多文章。
今天人们说到税,就想到收钱。但是,历史上的税收不一定是收钱,有收钱的,是货币税,有收东西的,是实物税,有让人提供劳力的,是劳役税。古代因为人们钱少,更多的税其实是劳役税和实物税。因此,说到人头税,不仅仅是收钱的,那些要求人们给政府承担的劳役,更是一种人头税。
古代的劳役人头税, 当然需要有一个起征点,你不可能让嗷嗷待哺的孩子去服役打仗巡夜修路。只有有劳动能力的人,才有这一义务。但是,达到怎样的条件,才可以去服役?按照《周礼》规定,国中的人身高7尺到60岁服役,国都之外的所谓“鄙野”的人身高7 尺到65岁服役。那时候没有出生登记制度,乡野村民的孩子到底真实年龄多大,官府也不一定了若指掌。这肯定就给派发劳役到来了麻烦,于是,我们看到,周朝时候确定一个人是否达到可以服役的条件,就看他的身高,将年龄和身高进行换算,五尺以下算是小孩,六尺相当于15岁,七尺相当于20岁。秦朝是以男子六尺五寸,女子六尺二寸为服役的法定起点,换算成为年龄标准,差不多是17岁吧?那时候的一尺相当于今天的多少,我没有查找。但一定比现在的短,是没有疑问的。男子汉大丈夫,一个成年男人是一丈的身高,就可以想想,六尺五寸恐怕也还是半成人的身高。虽然按照身高与年龄的换算,秦朝的人到相当于17岁的时候才可以服役,但是,往往虚岁15岁的 孩子都被征发去打仗,修长城,为皇帝修坟墓,根本也不拿尺子量量,估摸一下这孩子有多大,有没有达到法定的服役年龄?
说到确定纳税人年龄的话题,让我举一个英国的例子。英国在百年战争期间为筹措军费也征收人头税,有记载说,按照规定,15岁以下的孩子免税。但是,古代英国的农村,没有出生登记制度,一个人到底是不是达到15岁,没有什么标准,或许,有些超过15岁的姑娘,也没有纳税。这就让征税变得很麻烦。到了征税的时候,税务官员就到了农村,把男人女人们都集合到一起,然后当众撩起姑娘们的裙子,检验有没有与男人有过什么。如果有,那当然属于成人,非纳税不可了。这或许是英国特色的“貌阅”吧?因为人们不愿让自家的孩子当众蒙受羞辱,不管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女孩子的男友,都会赶快把钱交上。据说这种做法激起了民愤,遭到了反抗。可见,历史上英国人比咱还愚笨野蛮啊!
秦汉时期,货币化的人头税叫做口钱和算赋。汉朝时期有关口钱和算赋的记载很多,但也有很多的争论,总之是,起初,是规定6岁以下的孩子免税,7-15岁的孩子每张口交纳20钱的人头税,叫做口钱,这笔钱,专门用于给皇帝皇室提供生活费用。想不到吧,汉朝的皇帝是靠全国的孩子养活的;15-56岁的每张口交纳120钱(具体数额汉朝一直在变),这笔钱叫做算赋,用于国家的国防开支。56岁以上的就免税,事实上因为那时候能够活到56岁的人很少,所以,国家也乐得作这份人情。规定是每年征收一次,在8月份由专门税收人员组织征收。
_sina_#8221_word__幌执泄松钜晕院赖暮何涞郏钌菁畋蛭洌峁牙献用腔娴那ü饬耍谑蔷驮谌送飞舷氚旆āK毡樘岣吡顺赡耆巳送匪暗乃奥剩职押⒆咏荒扇送匪暗哪炅涮崆啊T矗匪昶鹫鳎何涞劬龆ù樱乘昶鹫鳎颐扛龊⒆釉黾拥剑玻城渲校玻扒┗实鄢院孺味模城糜诠揽А
对于汉武帝的这个政策的影响,今天写财政史的人都忽略了一点。今天的人以今天的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数量,进行计算,仿佛认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致是一样多的。其实,古代孩子死亡率极高,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数量是大不相同的。古代能够活到一周岁的,大概是孩子中的一半,能够活到5周岁的,可能是一半中的一半。就是说,年龄越小,孩子越多,年龄不断增加,数量就不断减少,3-7岁跨4岁年龄段的孩子或许比7-15岁的跨8岁的孩子数量多得多,这就是说,汉武帝提前4年的孩子人头税,使很多活不到7岁的孩子都为皇帝纳税,为皇帝带来不少的收入。
其实,读中国历史,如果都完全相信纸面上的记载,那就如同上海的博士轻信百度上的“卧槽 泥马”的解释一样,会被忽悠。事实上,虽然皇帝规定是虚岁三岁的孩子起征,实际上到了地方,可能孩子一出生就会被要求纳税;虽然法律规定是每年8月征收一次,征收的时候还要把人们集中起来予以“貌阅”,但是出土的汉简证实每年可能被数次到十几次。虽然听起来孩子的人头税并不是太重,但执行与规定了有出入的,结果是很多人家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掐死,因为交不起昂贵的人头税(种田的农民本来没有钱,人头税却是要现钱。出售粮食就得遭受一次商人的盘剥。)
说了这么多的人头税,如果认为我们目前已经发达到远离了人头税,是很错误的。对日常生活必需品征税,每个人从生到死,一天都不能避免,那样的税收就是人头税。如果举例子,那么可以说,中国的食盐中的税收,自来水中的税收,粮食中的税收,就是人头税。只是,因为这些税收隐含在商品的价格中,不用征收官员亲自来掀裙子验证你是不是该交,只要你喝水吃饭用盐,你就一分税也少不得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