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穷人的头发和富人的假发
梁发芾
头发是人类不可思议的身体现象,因为按照写《裸猿》的莫里斯的说法,头发除了装饰之外对于人体实质上没有任何作用。
而装饰主要是富人的游戏,穷人玩不起,因此穷人的头发经常变成富人的装饰物。
距今数千年前的古埃及时兴假发。《埃及艳后》中那个叫做克利欧佩特拉的风流女人,据说当时的发型根本不是电影饰演者伊丽莎白·泰勒的那种样子。埃及人把头发剃下来,却又做了各种各样的假发戴在光头上 。最好的假发都是由人的真发做成的。真发,谁的真发?当然,人人要把真发剃下来,剃下来的真发废物利用再做假发,也许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原料问题,但是,据说还要从外国进口真发。
在欧洲的古罗马时期,据说富人受到埃及假发的影响,也热衷于戴假发。古罗马那时发动了众多的战争,征服对手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立即去剪掉敌人和被征服地区人们的头发,作为战利品,进贡给宫廷。奴隶也是假发材料的重要来源,贵族家庭的奴隶的头颅,源源不断地为家长出产头发。真发还有一种来源,那时的女性在结婚之后就要把头遮起来,让人看不到头发,这样,头发也就没有什么用了,这些妇女很可能把头发剪下来,出卖挣钱。不用说,只有穷人是需要卖头发挣钱的,贵族富户没有这个必要。在欧洲历史上,各地贫穷的农民干脆把头发蓄起来,结成发辫,长到足够的长度后就剪下来卖给假发市场,生长头发的头颅也如同一块土地,头发就是土地的出产,属于经济作物。这事可能延续相当的久远。1911年 的《大布列百科全书》中说,贫穷落后的巴尔干地区的农村少女往往把头发剪下来卖钱,而法国南部的农村少女培植并销售头发也是通常的做法,
在美国内战时期,一位叫做迪莉娅的女人给媒体写信,敦促所有12岁以上的属于南部联邦的女性支持者都把长发卖给欧洲,已还清南部联邦的债务。她计算说,如果一对辫子卖20美元,南部联邦的债务就可以解决了。不过,没有人响应这个呼吁,倘若不是生活所迫揭不开锅,哪个女人愿意把自己的秀发卖掉!爱国主义的说教看来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在19世纪,欧洲的女人尤其淑女还是流行长发。一位叫做凯瑟琳·黑尔的作家,在她还没有成为作家之前,剪掉她的秀发卖钱交了学费。这在当时被认为不属于淑女的行为,引起非议,学校甚至准备开除她。说到穷人卖头发的事,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有感人至深的情节,值得一提。故事说,贫穷而相爱的麦琪夫妇,妻子用有一头秀发,却没有梳子,丈夫有一块手表却没有表带。在他们结婚纪念日到来前,妻子卖掉了自己的头发给丈夫买了表带而丈夫卖掉手表给妻子买了梳子。在美国另一作家梅·阿尔可特的小说《小妇人》中,有一段少女乔(Jo)卖掉自己心爱的长发的情节。虽然卖掉头发的起因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这段催人泪下的情节至今记忆犹新。改编成电影,由赖特而不是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小妇人》的这段情节,十分动人,赖特满含泪水的目光,让人难忘。
在中国,不用说,上流社会尤其宫廷一直流行种种有趣的发型,包括各种各样的假发。假发的材料,最好的当然仍然是真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假发更是盛行。《晋书·五行志》说,当时的公主妇女都以假发为盛蚀,名叫假髻,也叫假头,但贫家不能自办,“自号 无头,就人借头”,没有钱装假发,就借别人的假发。穷人还不得不出售自己的长发供夫人作假发。《晋书·陶侃母湛夫人传》说,陶侃年轻时,朋友遇到风雪到家中借宿,陶侃家境贫寒没有现钱待客,陶侃的母亲就偷偷剪掉自己的辫子做成假发卖给邻居,才有钱招待客人。南北朝时期刘宋的太尉参军、丹阳尹刘穆之少年贫穷,却爱好吃喝,到大舅子家蹭饭,往往要看人家的眼色.他老婆江氏深以为耻,就把一头秀发剪下卖掉,买来酒饭给娘家的兄弟,让他们招待老公,此后她从来不对着丈夫梳妆。南北朝时期的齐朝,一个叫做刘彪的人对母亲不孝,母亲死后不去埋葬,一个女子大义削发为尼,卖发相助,得到五百钱买了棺材。明朝的著名戏剧《琵琶记》有一个情节,说书生蔡伯喈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后入赘相府做了乘龙快婿,在他的家乡,遭遇饥年,双亲俄毙,他的妻子赵五娘为安葬公婆被迫卖掉头发,然后一路弹琵琶乞讨进京寻找丈夫。在她卖发时,有一段唱词:“一从鸾凤兮,谁梳鬓云?妆台懒临生暗尘,那更钗梳首饰典无存也,头发,是我耽误你,度青春。如今又剪你,资送老亲。剪发伤情也,怨也只怨结发薄幸人。”
虽然中国的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弃 ,作为头发的主人,人们仅仅是代父母监护头发,自己并没有处置权。但是,这仅仅是给上流社会做的规范,到了穷人这里,根本无法顾及,因为首先得生活,而为了生活,卖头发总比卖淫强吧?实在过不下去的话卖淫也免不了,何况卖发!穷人把自己的头发卖掉,让富人做成假发风光,这正是富人榨取穷人身体利益的体现。卖头发仅仅是卖身的前奏,再往前走一步,就真的成为卖身了。卖身,很便宜地卖身,不用说,更是富人剥削穷人身体权益的极致。
梁发芾
头发是人类不可思议的身体现象,因为按照写《裸猿》的莫里斯的说法,头发除了装饰之外对于人体实质上没有任何作用。
而装饰主要是富人的游戏,穷人玩不起,因此穷人的头发经常变成富人的装饰物。
距今数千年前的古埃及时兴假发。《埃及艳后》中那个叫做克利欧佩特拉的风流女人,据说当时的发型根本不是电影饰演者伊丽莎白·泰勒的那种样子。埃及人把头发剃下来,却又做了各种各样的假发戴在光头上 。最好的假发都是由人的真发做成的。真发,谁的真发?当然,人人要把真发剃下来,剃下来的真发废物利用再做假发,也许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原料问题,但是,据说还要从外国进口真发。
在欧洲的古罗马时期,据说富人受到埃及假发的影响,也热衷于戴假发。古罗马那时发动了众多的战争,征服对手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立即去剪掉敌人和被征服地区人们的头发,作为战利品,进贡给宫廷。奴隶也是假发材料的重要来源,贵族家庭的奴隶的头颅,源源不断地为家长出产头发。真发还有一种来源,那时的女性在结婚之后就要把头遮起来,让人看不到头发,这样,头发也就没有什么用了,这些妇女很可能把头发剪下来,出卖挣钱。不用说,只有穷人是需要卖头发挣钱的,贵族富户没有这个必要。在欧洲历史上,各地贫穷的农民干脆把头发蓄起来,结成发辫,长到足够的长度后就剪下来卖给假发市场,生长头发的头颅也如同一块土地,头发就是土地的出产,属于经济作物。这事可能延续相当的久远。1911年 的《大布列百科全书》中说,贫穷落后的巴尔干地区的农村少女往往把头发剪下来卖钱,而法国南部的农村少女培植并销售头发也是通常的做法,
在美国内战时期,一位叫做迪莉娅的女人给媒体写信,敦促所有12岁以上的属于南部联邦的女性支持者都把长发卖给欧洲,已还清南部联邦的债务。她计算说,如果一对辫子卖20美元,南部联邦的债务就可以解决了。不过,没有人响应这个呼吁,倘若不是生活所迫揭不开锅,哪个女人愿意把自己的秀发卖掉!爱国主义的说教看来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在19世纪,欧洲的女人尤其淑女还是流行长发。一位叫做凯瑟琳·黑尔的作家,在她还没有成为作家之前,剪掉她的秀发卖钱交了学费。这在当时被认为不属于淑女的行为,引起非议,学校甚至准备开除她。说到穷人卖头发的事,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有感人至深的情节,值得一提。故事说,贫穷而相爱的麦琪夫妇,妻子用有一头秀发,却没有梳子,丈夫有一块手表却没有表带。在他们结婚纪念日到来前,妻子卖掉了自己的头发给丈夫买了表带而丈夫卖掉手表给妻子买了梳子。在美国另一作家梅·阿尔可特的小说《小妇人》中,有一段少女乔(Jo)卖掉自己心爱的长发的情节。虽然卖掉头发的起因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这段催人泪下的情节至今记忆犹新。改编成电影,由赖特而不是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小妇人》的这段情节,十分动人,赖特满含泪水的目光,让人难忘。
在中国,不用说,上流社会尤其宫廷一直流行种种有趣的发型,包括各种各样的假发。假发的材料,最好的当然仍然是真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假发更是盛行。《晋书·五行志》说,当时的公主妇女都以假发为盛蚀,名叫假髻,也叫假头,但贫家不能自办,“自号 无头,就人借头”,没有钱装假发,就借别人的假发。穷人还不得不出售自己的长发供夫人作假发。《晋书·陶侃母湛夫人传》说,陶侃年轻时,朋友遇到风雪到家中借宿,陶侃家境贫寒没有现钱待客,陶侃的母亲就偷偷剪掉自己的辫子做成假发卖给邻居,才有钱招待客人。南北朝时期刘宋的太尉参军、丹阳尹刘穆之少年贫穷,却爱好吃喝,到大舅子家蹭饭,往往要看人家的眼色.他老婆江氏深以为耻,就把一头秀发剪下卖掉,买来酒饭给娘家的兄弟,让他们招待老公,此后她从来不对着丈夫梳妆。南北朝时期的齐朝,一个叫做刘彪的人对母亲不孝,母亲死后不去埋葬,一个女子大义削发为尼,卖发相助,得到五百钱买了棺材。明朝的著名戏剧《琵琶记》有一个情节,说书生蔡伯喈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后入赘相府做了乘龙快婿,在他的家乡,遭遇饥年,双亲俄毙,他的妻子赵五娘为安葬公婆被迫卖掉头发,然后一路弹琵琶乞讨进京寻找丈夫。在她卖发时,有一段唱词:“一从鸾凤兮,谁梳鬓云?妆台懒临生暗尘,那更钗梳首饰典无存也,头发,是我耽误你,度青春。如今又剪你,资送老亲。剪发伤情也,怨也只怨结发薄幸人。”
虽然中国的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弃 ,作为头发的主人,人们仅仅是代父母监护头发,自己并没有处置权。但是,这仅仅是给上流社会做的规范,到了穷人这里,根本无法顾及,因为首先得生活,而为了生活,卖头发总比卖淫强吧?实在过不下去的话卖淫也免不了,何况卖发!穷人把自己的头发卖掉,让富人做成假发风光,这正是富人榨取穷人身体利益的体现。卖头发仅仅是卖身的前奏,再往前走一步,就真的成为卖身了。卖身,很便宜地卖身,不用说,更是富人剥削穷人身体权益的极致。
前一篇:养养眼
后一篇:对《假发》一文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