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教授的战略》18
(2024-01-29 20:52:33)分类: 教授的战略 |
大多数人都出去了,或抽烟,或聊天。人们议论这老头儿的确不简单,“有真玩艺儿”;不过讲这两天课,公司至少得给他一万吧,少了人家根本不来。我觉得像这样“有真玩艺儿”的课应当多上,就是多花点钱能请来像孙教授这样的老师也值。
我还觉得作为组织者的人事处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应该将这两天孙教授的课录像——估计孙教授不会索要版权而不让录像吧,然后让更多的人“受受教育”,要不也确实不能总花大价钱从外面请教授讲课。我见一个人拿着一个U盘到前边,我猜是想将孙教授电脑里的东西下载下来,教授也没有拒绝的表情。我的笔记就算挺细了,但如果有支录音笔就更好了,至少我现在整理时会更全面而无遗漏。
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人不是也是置之死路而后生吗?这又是一句成语,背水一战。我很叹服孙教授这句格言,因为我想不到,从没以这种方式和思路来想瀑布的成因——而我一个月前刚刚看过好几面瀑布。
前面我们讲过,人从哪里来?一般都认为,人是从猴子变来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进行现代遗传基因研究时发现,比猴儿还聪明、也更接近于人的黑猩猩的DNA基因组序列跟人的差异不是1.5%,而是5%。而与猪的差异才3%;如果说人是由猴儿变的,还不如说是猪变的呢!另外,你看过猴儿吃肉吗?你见过猴儿吃咸的吗?而我们人是既吃肉也吃咸的。而且人的胚胎在母腹里成长的环境是水,刚出生的新生儿一进到水里就会游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有可能是来自海洋!为什么我们得吃盐,海水是咸的,我们进化了千千万万年也没改掉吃咸的习性啊!海洋里最聪明的动物是海豚,也许海豚是我们的老祖宗呢!
科学表明,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并不是连续的。现在世界上有一种突变理论,讲的就是非线性,绝对适用生命的非线性过程。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中青年经济学家论著《耗散结构论 协同论 突变论》,希望你们读一读。
突变理论认为,生物的演变是突变的,往往是外界条件的突然骤变,使得生物以另一种形态存延下去。孙教授在大屏幕上敲出一个方框,再一敲,框里出来一条鲤鱼。这是有名的皮模模型试验。现在我们将方框横向左右拉伸,这是什么?鲤鱼被抻成了带鱼。那么我们将方框竖向上下拉伸,又会出现什么情形?鲤鱼成了燕鱼。这个试验表明,一旦外界环境发生突变,物种就会产生变异。江河湖海里的鱼各种各样,有的就是在它们的生活环境发生突变时才各呈其形的。这种突变理论已经应用于现代人脸识别系统上了,如公安部门根据线索特征模拟各种脸型抓捕犯罪嫌疑人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