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12年前的那只蚂蚁
(2022-10-03 21:32:18)
标签:
迟子建丰子恺 |
分类: 读书 |
第一篇蚂蚁搬运食物的感想与我相似,第二篇《敬礼》写一只蚂蚁救助受伤的同伴,感叹蚁族共患难的情意,末尾两段我觉得极好:
“这样藐小的动物,而有这样深挚的友爱之情、这样慷慨的牺牲精神、这样伟大的互助精神,真使我大吃一惊!同时想起了我刚才看不起他,想捻死他,不理睬他,又觉得非常抱歉,非常惭愧! 鲁迅先生曾经看见一个黄包车夫的身体大起来。我现在也如此:忽然看见桌子角上这两个蚂蚁大起来,大起来,大得同山一样,终于充塞于天地之间,高不可仰了。同时又觉得我自己的身体小起来,小起来,终于小得同蚂蚁一样了。我站起身来,向着这两个蚂蚁立正,举起右手,行一个敬礼。”
回顾一遍12年前写的这篇文章,觉得还是于今有益,更该享之诸人——
一只蚂蚁给我上了一堂惊心动魄的课
午饭后我到小区里散步,被人行道上的一只蚂蚁震撼了。
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蚂蚁,不大也不小,拖着一块儿叶片。那叶片好像是鸟的一块儿残骸,与蚂蚁的体积相比,有如一面硕大的门板,要大上好几倍。这不能不使我想起蚂蚁是大力士的说法。
它艰难地拖着猎物向自己的家门倒退着,不时地遭遇阻碍。对它来说,步道板的每一条接缝都是一道沟壑,石子、树枝、矮草都成了巨大的障碍。残片被卡住了,它围着转了几个磨磨儿、换了几个位置,终于又动了;不一会儿,又动弹不得了,努力几把无效它飞快地爬走了。我以为它放弃了,刚要走开,它又回来了,将残片拖回一点儿然后换了一条路径——哦,原来它是找路去了!
一路上,它经历了数不清的障碍物,都被它一次次地巧妙地化解掉。
在它与困难搏斗的过程中,身旁也路过一些同伴,它没有呼叫救援,别的蚂蚁也没帮它的意思。我知道蚂蚁过河的团结精神,看来蚂蚁也有单干的时候,而且在单干的时候既不求助也不助人为乐。
我越看越有意思,先低头站着、后来蹲下来,细细地看那只不屈不挠的蚂蚁。
它现在又面临了更大的困境,在我看来根本不能逾越:一块道板翘起来横在它前进的路上,无论哪个方向对于它来说都是高高的“峭壁”。我想这回它可能要放弃了,倒要看看它怎么对付这个难题。只见它松开了猎物,在它的去路上来回爬动,这是在找路,它聪明的小脑瓜儿已经帮它战胜过一道道难关了。它四下里匆匆忙忙地爬了几个来回,又咬住残片,将身子挂在“峭壁”上往上拽,那“门板”居然动了,一点点儿地向上移动着……突然,它一个跟头摔了下来——
这只死心眼儿的蚂蚁啊,你就不能换个宝贝吗,就非得要这块儿破门板吗?这只蚂蚁的确死心眼儿,锲而不舍啊!
摔得鼻青脸肿(我想象的)的它又拽着残片向着“峭壁”发起攻击了,失败了好几次也没动摇它的信念——唉!正当我全神贯注、心悬得老高地盯着它发傻时,它成功了,翻越了不啻珠峰的“峭壁”!
啊,我对这只蚂蚁佩服得五体投地!
试想一下,如果让我把一张巨大的、大于我体重数倍的门板扛到十楼上去,我能做到吗?我肯定做不到,而这只蚂蚁做到了!不要说爬楼,就是叫我像它一样拖着门板走,我也过不了那一道道沟壑啊!
它的家似乎很遥远,藏在未知处,它还要克服不知多少刚才所遇到的困难才会最终如愿以偿。我决不怀疑它能够成功,有这样的劲头怎会不成功?
我不用看下去了,百分之百地相信它会带着猎物到家——我最后望了眼这只伟大的蚂蚁,自愧不如地走了。
人啊,跟这只蚂蚁比起来如何?都说人如蚁,其实,人比蚂蚁差远啦!你有蚂蚁的力量吗?你有蚂蚁的智慧吗?你能像蚂蚁一样地团结一心吗?最主要的,你有蚂蚁那“一根筋”的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