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
分类: 读书 |
听《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本书我看过两遍,第一遍感觉很差劲,第二遍些微读出点儿意思来。这样的感觉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小说的故事性不强,没啥波澜,就是一个不学好的小混混吊儿郎当的乱七八糟事儿:霍尔顿(我)是个中学生,问题少年,五门功课四门不及格,被学校开除。他无所谓,跟同学打闹,说的全是无聊的话语,夸张的没边没沿。半夜离校不回家,瞒着父母在外边住宾馆,找女人厮混。这小子张口就是谎话(跟同学母亲说要做脑瘤手术,跟妓女说刚做过锁骨手术),满嘴脏字(他妈的、混账、杂种充斥全书,出现的次数堪称世界之最),喝酒抽烟泡妞招妓,却总说别人假模假式、伪君子、窝囊废,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是同样的货色,毕竟他才16岁,你看他招妓完了面对电梯工和妓女的讹诈吓得那个熊样。
这就是上世纪中叶美国青少年的精神状态:空虚无聊,憎恶成人社会的虚伪,又不知如何是好,过着丧打游魂混吃等死的日子——这是批判社会吗?不是,作者只是用接近自然主义的口吻来“口述”、或者说客观地再现了一个青少年的经历。
这是青少年的普遍心理特征吗?叛逆是肯定的,但要说所有青少年都有霍尔顿式的精神状态我可不敢苟同,反正我自己没那样混账,抽烟喝酒泡妞撒谎甚至于拿钱打水漂,这啥人啊?
我挺佩服塞林格的,也挺佩服翻译者,这得有多大的耐心来堆砌这些几乎没有关联的词句,来写那些无聊透顶的流水账。读者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一本书也会成为世界名著!这部小说之所以那么风靡美国,我看绝对是因为他写出了青少年在未成人前的精神状态,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