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安娜.卡列尼娜》(5)
(2022-04-12 21:57:46)
标签:
《安娜.卡列尼娜》 |
分类: 读书 |
这是个多美丽的女人啊!当列文第一次看到安娜的画像并见到她本人的时候,托翁将安娜的美丽写到了极致,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安娜将是女神样的存在——听书至此,不由一声长叹!
如果说过去的沃伦斯基是个公子哥,现在看他这人还是可以的。他对安娜并未变心,虽然承受着安娜的猜疑和不可理喻的指责,并没有抛下她不管,反倒是事事依从于她。安娜死后,牙齿强健的沃伦斯基(书中多次描写他的牙齿)也心灰意冷,整个人垮了,用投入战争去解脱自己,可以说也是别一种自杀行为——他为过去勾引安娜付出了代价,客观地说,这是个本性并不坏的男人,反倒是安娜不可理喻,把自己推入绝望的处境。安娜离不开上流社会,沃伦斯基更是离不开,此时他们已经暗中产生了裂痕,而安娜的一意孤行就是咎由自取了。
我觉得托翁在列文结婚上花费了大量不必要的笔墨,只能看作是为了显得人物更加生活化一些。列文与吉蒂的幸福可以看作是安娜悲剧的反衬。婚后的列文对吉蒂的爱是热烈的,热烈到不能容忍别的男人对妻子献殷勤而将客人赶走的程度。这是乡土上的爱情,作者的意思大概有这样产生的自然之爱才会长久,而上流社会只能开出畸恋之花罪恶之果。
达利娅在去看安娜的途中所想的的确是妇女的悲剧,生儿育女,一辈子全花在这个上头,怀孕、哺育的磨难只弄得自己丑陋不堪,不受丈夫待见,操持着一大家子的生活,这样的一生有什么意思?当人的观念停留在这种生育理念时,女人只是生孩子的工具,完全没有人的理念。如此看来,安娜骑着马的风采倒是女人的榜样,可惜的是她不肯把这样的生活建造在坚实的基础(婚姻)上,而她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全书在列文对宗教的思考中结束。列文不相信宗教,他一直在阅读和实践中琢磨着,精神上已经接受了它,虽然表面上并未皈依。他以及他的家庭幸福地生活着,托翁用这样的结尾一是衬托安娜的悲剧,二是想说这才生活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