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46)
(2021-08-02 22:13:12)
标签:
论语 |
分类: 读书 |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维谨尔。”孔子跟同乡在一起是这样(恂恂如也似不能言),那么跟不是乡党的人就不恂恂如也、夸夸其谈了吗?这句话编入《论语》,本意是想说孔子对乡党及在庙堂上恭谨的态度,却没想到并不严谨,好像孔子只在一个范围内表现为君子,而在此之外就不这样了似的。
这一篇的下一句也是讲孔子怎样跟不同的人讲话的态度:“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问题来了:孔子跟位高者(君)、相差无几者(上下大夫)是这样讲话,那么跟下人怎么讲话呢?气势凌人吗?当然不是,但是孔子对身份地位是有严格的划分的,他的礼就是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这是孔子接待贵宾的样子,“色勃如也,足躩如也,襜如也,翼如也”,这些个如也加一块儿,孔子简直是在表演啊!古时的礼仪在今天看来就是表演,只不过古人郑重其事,今天只是演戏了。再看一句,还是孔子的表演:“入宫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西周的礼仪太可怕了,你看孔子演礼的严肃,让人觉得朝堂太可怕了,见着国君连大气都不敢喘了。别以为我们就现代了,从古至今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如果某位大人物要接见你,你往朝堂走时是不是紧张得要命?估计前个晚上都激动得睡不着觉!在学生们看来,老师是不是换了个人一样,不知他们对这套表演作何是想。
礼仪的动作、言语、表情有一定的规矩,穿衣也不能乱来。下文就是古时穿衣的讲究: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帏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斋,必有明衣,布。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后世对孔子的饮食要求最感兴趣,围绕着这一段的兴趣千古不衰,人以食为天,对吃感兴趣乃天性使然呢。我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特不感冒,最反对在吃的上大做文章,不过,孔子的这几条不食还是对的: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臭恶、不时,其它的就是苛求了。“沽酒市脯不食”传递一个信息,既然不吃不喝从市上买来的酒食,那就说明上层社会都是家庭酿酒,或者有特供酒食的地方。不买现成的熟食,那就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家养猪养牛,二是买来活物自家宰杀。我估计后者更为普遍,毕竟无法做到家家养猪养牛。